首页 > 资料下载 > 正文

2017自考论文选题范围

编辑:张敬  发布时间:2017-07-03

参考选题


1、 本参考选题仅仅提供题目的范围和方向,开口和角度属于比较大的,一些题目可以作为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书写了,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个人能力,添加限定词缩小选题的范围。


2、 可以自拟题目,不在本选题范围内,汉语文学专业仅能书写文学类或教学类论文,必须与中文相关,秘书自选题目必须与秘书学或秘书工作有关。


3、 拟定选题范围后确定论文题目必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1-2                   马恩论文艺批评“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


1-3                   马克思论希腊艺术


1-4                   恩格斯论现实主义


1-5                   恩格斯论文艺批评


1-6                   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1-7                   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1-8                   论“文学是人学”


1-9                   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1-10               意境的美学特征


1-11               神韵说与境界说比较


1-12               意境与典型比较


1-13               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1-14               象征形象的结构特征


1-15               心态结构与情节结构比较


1-16               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1-17               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8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19               艺术象征的类型与特征


1-20               现实主义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方法比较


1-21               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红楼梦》为例)


1-22               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比较


1-23               论鲁迅的文学语言观


1-24               论文学作品结构的审美原则


1-25               通俗文学之我见


1-26               喜剧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喜剧欣赏


1-27               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以鲁迅、契诃夫、莫泊桑小说为例


1-28               小说的悬念艺术


1-29               情节小说、性格小说与心态小说


1-30               试论寓言的艺术特点


1-31               试论童话的艺术特点


1-32               抒情诗的情感结构


1-33               创作构思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1-34               艺术灵感的特质


1-35               创作个性的基本特征


1-36               从一部作品看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


1-37               文学欣赏的特点


1-38               简论文学批评的标准


1-39               科学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1-40               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


1-41               文学与宗教


1-42               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1-43               文学与社会心理


1-44               论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1-45               文学与自然地理


1-46               文学与道德更新


1-47               论小说现代化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推进


1-48               当代中国文艺传播的特点


1-49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问题


1-50               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1-51               想象、虚构与典型化


1-52               现实主义文学心理描写的特点


1-53               论“悲喜交融”(以《儒林外史》、《阿Q正传》或《外套》为例)


1-54               曹禺剧作女性形象论


1-55               曹禺创作思想研究


1-56               郭沫若早期文学观念研究


1-57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


1-58               近年来的反腐小说评议


1-59               新旧武侠小说观念比较谈


1-60               网络文学刍议


1-61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1-62               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1-63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思考


1-64               性格的内在冲突与性格美


1-65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


1-66               试论“比兴”说的历史演变


1-67               《诗》可以“兴、观、群、怨”析


1-68               曹丕“文气”说述评


1-69               魏晋玄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1-70               佛教语言观概述


1-71               “言志”说和“缘情”说异同辨


1-72               评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


1-73               正变学说与中国古代诗学史理论


1-74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地域观念


1-75               直觉性语词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特色


1-76               从诗歌地位的界定看中国古人的精神需求


1-77               从诗史理论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价值观


1-78               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论


1-79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说”述评


1-80               试论刘勰“文之枢纽”的整体性


1-81               《文心·原道》浅析


1-82               从《辨骚》论刘勰的“通变观”


1-83               就《辨骚》论刘勰对屈赋的评价


1-84               “通变”论析


1-85               试论“风骨”在创作中的融合


1-86               从《体性》、《定势》看《文心雕龙》风格论的内在因素


1-87               评《知音》“六观”说


1-88               论《神思》的主客观关系


1-89               论《物色》的主旨


1-90               从钟嵘的“三义”说和白居易的“六义”说看中国诗学的两大流派


1-91               浅论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的关系


1-92               钟嵘对“永明体”批评得失论


1-93               从《戏为六绝句》说杜甫评诗的审美价值观


1-94               司空图的“韵味”说述评


1-95               严羽“兴趣说”与司空图“韵味说”的异同


1-96               评《二十四诗品》的意境说


1-97               司空图的“四外”和严羽的“四中”比较观


1-98               试评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1-99               韩柳古文见解异同论


1-100           禅境与诗境


1-101           试论严羽“别才”、“别趣”说


1-102           试论严羽的“妙悟”说


1-103           严羽“气象”说述评


1-104           严羽反对江西诗派得失谈


1-105           曹丕与韩愈的“文气”说比较


1-106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1-107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1-108           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之比较


1-109           评李清照的《论词》


1-110           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


1-111           从《词源》看张炎的词学观


1-112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文学思想


1-113           公安派性灵说的文学趣味


1-114           王夫之诗学思想述评


1-115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诗学批评观


1-116           黄宗羲的诗学观


1-117           论叶燮的《原诗》


1-118           王士祯“神韵说”得失谈


1-119           沈德潜的诗学批评观


1-120           袁枚性灵说的文学趣味


1-121           明清诗学中的“诗史说”略评


1-122           明清诗学中的“格调说”述评


1-123           《石洲诗话》的诗学批评观


1-124           从《古文辞类纂》看姚鼐的古文观


1-125           清代浙常两派词学见解异同辨


1-126           试论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1-127           比兴学说与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


1-128           传统词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


1-129           略论中国词学中的“忏情”意识


1-130           陈廷焯“沉郁”词说与儒家诗学


1-131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1-132           《人间词话》综论


1-133           王国维“境界”说


1-134           王国维“境界说”与况周颐“词境说”异同辨


1-135           梁启超文学思想得失谈


1-136           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近代化内涵


1-137           从《谈艺录》看钱钟书的清代诗学研究


1-138           论叶嘉莹的词学批评特色


1-139           试论中国古代的闲适思想与当前的休闲文学


1-140           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


1-141           柏拉图文艺思想研究


1-142           布瓦洛《诗的艺术》


1-143           狄德罗文艺思想评述


1-144           谈莱辛的《拉奥孔》


1-145           诗与画的界限——从《拉奥孔》谈起


1-146           歌德文艺思想述评——读《歌德谈话录》


1-147           黑格尔的悲剧论


1-148           黑格尔的文学人物论


1-149           斯达尔夫人文艺思想述评


1-150           雨果文艺思想述评


1-151           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


1-152           巴尔扎克文艺思想述评


1-153           别林斯基文艺思想述评


1-154           丹纳的《艺术哲学》


1-155           “新批评”的批评原理——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1-15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


1-157           文艺的心理分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158           审美与人生


1-159           论壮美与崇高


1-160           论真、善、美


1-161           审美教育与人格建构


1-162           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性质


1-163           艺术美的特征


1-164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分析


1-165           略说崇高感


1-166           略谈悲剧感


1-167           论荒诞与美


1-168           美感是一种自由感受


1-169           美感的直觉性和社会性


1-170           审美判断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171           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1-172           审美与想象


1-173           人格美之我见


1-174           论山水美


1-175           论形式美


1-176           论风格美


1-177           论审美想象


1-178           论审美移情


1-179           论审美态度


1-180           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1-181           审美理想与艺术时空


1-182           论科技美学


1-183           略谈自然美的特征


1-184           小说与诗歌的审美差异


1-185           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1-186           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1-187           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1-188           喜剧小品的审美特征


1-189           谈新时期小说的审美流向


1-190           悲剧的审美类型


1-191           简说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1-192           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


1-193           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


1-194           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1-195           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学意义


1-196           中国古代美学中审美趣味的研究


1-197           论中国自然美意识的历史发展


1-198           “比德”与“畅神”审美观之比较


1-199           《周易》美学思想浅析


1-200           儒家的美育思想


1-201           道家的美育思想


1-202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1-203           庄子心斋、坐忘的美学思想


1-204           论道家之“虚静”与宋儒之“主静”


1-205           “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之比较


1-206           论禅境的审美特征及其人文精神


1-207           试析词家对词人心性的德性解读


1-208           词品观念与词体的道德美学


1-209           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1-210           音乐艺术与词体审美个性的关系


1-211           《古诗十九首》接受史研究


1-212           唐诗名篇接受史研究


1-213           古文名篇接受史研究


1-214           古典名剧接受史研究


1-215           古典小说接受史研究


1-216           试论李贽童心说的审美个性


1-217           试论龚自珍的心力美学思想


1-218           从《野草》看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


1-219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1-220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读《文艺心理学》)


1-221           朱光潜的诗学理论(读《诗论》)


1-222           宗白华的艺境理论(读《美学散步》)


1-223           蔡仪的美学思想(读《新美学》)


1-224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读《美学四讲》)


1-225           丰子恺的美学思想(读《丰子恺论艺术》)


1-226           席勒美育思想述评


1-227           卢卡奇美学文艺学述评


1-228           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述评


1-229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1-230           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1-231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研究


1-232           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1-233           先秦儒道思想互补研究


1-234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235           “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1-236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1-237           《庄子》寓言故事中的艺术精神


1-23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宗教功能


1-239           茶道浅析


1-240           试析词家对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


1-241           当前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1-242           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


1-243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研究


1-244           论艺术创作中的“技”与“道”


1-245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意识


1-246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1-247           中国诗画艺术的共通性


1-248           园林建筑美刍议


1-249           试论中国的书法艺术


1-250           兴发感动与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1-251           试论中国古代艺术的浑化理论


1-252           享乐心理与唐宋词艺术的娱乐性


1-253           士心复苏与唐宋词艺术的典雅化


1-254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思想评价


1-255           中国盆景艺术的生命精神


1-256           电影的艺术欣赏


1-257           相声的艺术技巧


1-258           从《雷雨》看戏剧的结构原则


1-259           戏剧的结构形态


1-260           悲剧的艺术特征


1-261           喜剧的艺术特征


1-262           电视连续剧的艺术欣赏


1-263           读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1-264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论


1-265           《周易》美学范畴论


1-266           诗乐意象与楚骚意象比较研究


1-267           庄禅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1-268           《逍遥游》阐释史研究


1-269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审美趣尚


1-270           “气韵生动”阐释史研究


1-271           《二十四诗品》美学思想研究


1-272           宋代“韵”论研究


1-273           论宋诗的审美特征


1-274           阳明心学的美学蕴涵


1-275           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


1-276           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277           微博现象的审美研究


1-278           当下大学生审美观研究


1-279           流行歌曲之审美研究


2、中国古代文学


 


2-1. 简论中国古代神话系统


2-2. 南北神话发展考索


2-3. 论后羿形象的发展演变


2-4. 《山海经》艺术形象的原型意义


2-5. 先秦史籍中所保留的神话材料研究


2-6. 简论颛顼时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2-7. 《楚辞》与《庄子》神话研究


2-8. 论青鸟意象的文化意义及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2-9. 《诗经》产生时代及其地域考


2-10. 论《诗经·国风》风格的地域特点


2-11. 论郑卫之音的风格形成及其特点


2-12. 论颂诗的史学价值


2-13. 从《诗经》看前人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2-14.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2-15. 论《诗经》史诗的叙事艺术


2-16. 论《诗经·国风》的借景抒情艺术


2-17. 《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


2-18. 论《诗经·国风》中的人物心理描写


2-19. 论《诗经·国风》的含蓄美


2-20. 论《诗经》的自然景物描写


2-21. 《诗经》植物意象探微


2-22. 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2-23. 试论《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2-24. 论《诗经》语言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2-25. 《逸周书》研究


2-26. 论《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2-27.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2-28. 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2-29. 《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2-30. 《左传》与《国语》记言差异论


2-31. 《左传》与《三国演义》比较研究


2-32. 《左传》中的细节描写


2-33. 论《左传》对《史记》人物描写的影响


2-34. 比较《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


2-35. 《战国策》说辞风格论


2-36. 《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2-37. 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2-38. 论《战国策》对后代的影响


2-39. 《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


2-40. 论今文《尚书》的人物语言


2-41. 《论语》的情感解读


2-42. 论《论语》语言的诗化特征


2-43. 析《孟子》的论辩艺术


2-44. 谈《孟子》中的比喻


2-45. 《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2-46. 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2-47. 论《庄子》散文的诗意表达


2-48. 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2-49. 论《庄子》散文的意象特点


2-50. 《庄子》神话意象研究


2-51. 论《庄子》散文的描写艺术


2-52. 《庄子》变形艺术论


2-53. 论《庄子》的“三言”


2-54. 《庄子》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分类


2-55. 《韩非子》寓言艺术浅探


2-56. 《孟子》与《韩非子》寓言异同论


2-57. 论屈原对楚巫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2-58. 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2-59. 论《离骚》中“求女”寓意


2-60. 谈《离骚》表现心灵冲突的艺术


2-61. 论《离骚》比兴的象征性


2-62. 《离骚》政治理想与中原主流文化


2-63. 论《九歌》中的神灵形象


2-64. 论《九歌》的代拟艺术


2-65. 论《九歌》中神人塑造艺术


2-66. 论“楚辞”体与汉赋的关系


2-67. 论宋玉赋的抒情艺术


2-68. 从出土楚简论赋的形成及其演变


2-69. 论《神乌赋》的抒情艺术与《诗经》的继承关系


2-70. 历代骚体诗通论


2-71. 论汉初政论散文的基本特征


2-72. 《盐铁论》的文学价值


2-73. 《谏逐客书》与《过秦论》之比较研究


2-74. 试论《史记》的对照艺术


2-75. 汉初三杰论


2-76. 论司马相如赋


2-77. 论汉赋的铺排特色


2-78. 论汉赋对后代诗歌艺术的影响


2-79. 东汉纪行赋的抒情艺术


2-80. 班固辞赋研究


2-81. 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82. 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83. 论汉乐府民歌的写实艺术


2-84. 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85.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86.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87. 论《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2-88. 《焦氏易林》四言诗研究


2-89. 魏晋抒情小赋研究


2-90. 魏晋南北朝书信体散文研究


2-91. 论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对初唐诗歌的影响


2-92. 南朝山水诗研究


2-93. 南朝诗僧研究


2-94. 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2-95. 论六朝骈文的抒情艺术


2-96. 论六朝骈文对近体诗的影响


2-97. 论曹操诗歌


2-98. 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


2-99. 论曹植的游仙诗


2-100. 论曹植对“宓妃”形象的再创造及其意义


2-101. 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2-102. 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2-103. 论正始诗歌与玄言诗关系


2-104. 傅玄论


2-105. 张华诗歌抒情性研究


2-106. 潘尼《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


2-107. 左思《娇女诗》与李商隐《骄儿诗》比较研究


2-108. 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2-109. “二陆”与六朝文学


2-110. 潘岳与陆机诗歌抒情方式的比较


2-111. 郭璞《游仙诗》与东晋玄言诗之关系


2-112. 南朝宫体诗与南朝乐府民歌的关系


2-113. 萧绎宫体诗研究


2-114. 《文选》战争诗研究


2-115. 《文选》分类与萧统文学思想的关系


2-116. 《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2-117. 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2-118. 东晋玄言诗的生成研究


2-119. 萧纲文学集团的文学理论


2-120. “阴何”诗歌研究


2-121. 陈代诗风的新变


2-122. 简论齐梁诗风对花间词的影响


2-123. 简论玄言诗对陶渊明的影响


2-124. 陶渊明散文的艺术成就


2-125. 陶谢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2-126.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比较


2-127. 永明体研究


2-128. 《刘子》文艺思想论


2-129. “竟陵八友”论


2-130. “庾信文章老更成”的综合考察


2-131. 《搜神记》女性形象研究


2-132. 唐诗中咏西施的篇章论析


2-133. 唐诗中咏昭君的篇章论析


2-134. 唐诗中咏杨贵妃的篇章论析


2-135. 论唐人的咏马诗


2-136. 唐诗中“日”意象分析


2-137. 唐诗中“云”意象分析


2-138. 论唐人的咏云诗


2-139. 论唐人的七夕诗


2-140. 论唐人的登临诗


2-141. 论唐人的登第诗


2-142. 论唐人的下第诗


2-143. 论唐诗中咏中秋月的篇章


2-144. 论唐人的牡丹诗


2-145. 论唐人的咏雪诗


2-146. 论沈佺期、宋之问的贬谪诗


2-147. 论盛唐的五言绝句


2-148. 王昌龄与李白七绝比较


2-149. 李白五绝与七绝异同论


2-150. 论李白的政治理想、政治活动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151. 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2-152. 论李白对鲍照的继承


2-153. 论李白的代言体乐府诗


2-154.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2-155. 论杜甫的组诗


2-156. 论杜甫笔下的妻子形象


2-157. 论杜甫的绝句


2-158. 论杜甫对韩孟诗派的影响


2-159. 论杜甫对元白诗派的影响


2-160. 论韩愈诗中的谐趣


2-161. 论韩愈文中的谐趣


2-162. 韩愈散文创作对诗歌的借鉴与吸收


2-163. 论孟郊的苦吟诗风


2-164. 柳宗元山水诗与谢灵运山水诗之比较


2-165. 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2-166.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情诗境


2-167. 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2-168. 白居易《秦中吟》与《新乐府》比较谈


2-169.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与陶诗的关系


2-170. 论白居易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


2-171. 论元稹、白居易的寓言诗


2-172. 论“元轻白俗”


2-173. 论李贺与李白想象艺术的异同


2-174. 论李贺的影响


2-175.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2-176. 温李新声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2-177. 中晚唐池州诗人研究


2-178. 唐代诗人笔下的宣州


2-179. 唐传奇对六朝小说与的因与革


2-180. 论唐传奇中人与物的互变


2-181. 论诗歌在唐传奇中的地位与作用


2-182.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比较论


2-183. 论唐传奇中的佛道思想


2-184. 论唐传奇中的门第观念


2-185. 论花间词的美学意义


2-186. 花间词与宋词的雅化


2-187. 论梅尧臣诗歌的“以俗为雅”


2-188. 论王安石的绝句艺术


2-189. 欧阳修散文研究


2-190. 柳永词中的都市之夜


2-191.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


2-192. 柳永词与宋词的雅俗之争


2-193.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影响


2-194. 论柳永词中的名利心


2-195. 苏轼词与北宋词坛的本色之争


2-196. 论苏轼的婉约词


2-197. 论苏轼词在北宋的影响


2-198. 论苏轼在岭南的诗歌创作


2-199. 论苏轼在海南的诗歌创作


2-200. 论苏轼的旷达精神


2-201. 论苏轼的题跋


2-202. 论苏轼的楼台亭阁记


2-203. 论黄庭坚诗歌的艺术创新


2-204. 论宋人对秦观词的评价


2-205. 二晏词主题比较研究


2-206. 论秦观词艳情与身世之感的结合


2-207. 论周邦彦的爱情词


2-208. 论江西诗派成员的词作


2-209. 论陶渊明在宋词中的意义


2-210. 论江西诗派的诗法对词作的渗透


2-211. 论张孝祥词的艺术


2-212. 论陆游的同题诗作


2-213. 陆游与李白比较谈


2-214. 陆游与杜甫比较谈


2-215. 论陆游的七律艺术


2-216. 论杨万里的动物诗


2-217. 论诚斋体在南宋的影响


2-218. 论姜夔的爱情词


2-219. 论姜夔词在南宋的影响


2-220. 论文天祥的爱国诗歌


2-221. 论汪元量的爱国情怀


2-222. 论元好问山水景物诗的艺术特征


2-223. 论元好问的七律艺术


2-224. 论元好问词的特质


2-225. 论元杂剧悲剧剧目的悲剧性及其文化内涵


2-226. 元杂剧公案题材论疏


2-227. 元杂剧水浒题材作品论


2-228. 论元杂剧对唐代文言小说题材的重写


2-229. 《窦娥冤》题材源流论


2-230. 论《西厢》题材的流变及其意义


2-231. 从元杂剧的经典结构看中国戏剧的叙事意识


2-232.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题材选择比较谈


2-233. 从作品看元散曲作家的文化心态


2-234.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2-235. 论李杨爱情题材在元明清戏曲中的重写及其文化意义


2-236. 从《井底引银瓶》到《墙头马上》


2-237. 《倩女离魂》题材源流论


2-238. “元诗四大家”艺术共性与个性比较谈


2-239. 论铁崖体


2-240. 论《琵琶记》悲剧性及其文化内涵


2-241. 四大南戏艺术论


2-242. 论长篇小说在明中叶发展繁荣的社会历史原因


2-243. 论《三国演义》主题的多义性


2-244. 论《三国演义》对传统战争描写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245. 论《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


2-246. 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观念的历史局限性


2-247.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形象流变论


2-248.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形象流变论


2-249.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论


2-250. 论关羽形象在历代社会文化中的积淀与变异


2-251. 论《三国演义》的叙事节奏


2-252. 《三国演义》毛宗岗评点研究


2-253. 《水浒传》女性形象论


2-254. 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描写及其文化意义


2-255. 《水浒传》英雄观批判


2-256. 《水浒传》与传统侠文化


2-257. 《水浒传》金圣叹评点研究


2-258. 《水浒传》小说与影视剧艺术得失比较谈


2-259. 论《西游记》的时空观


2-260. 论《西游记》的佛教文化内涵


2-261. 《西游记》与道教文化


2-262. 《西游记》结构艺术论源


2-263.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


2-264. 三言二拍题材论疏


2-265. 论三言二拍婚恋题材对明清言情小说的影响


2-266. 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比较谈


2-267. 《牡丹亭》:一个春天的童话


2-268. 《牡丹亭》:离魂题材的极致


2-269. 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看《牡丹亭》题材的张力


2-270. 沈汤之争与中国戏曲观念的嬗变


2-271. 论“台阁体”


2-272. 论“茶陵派”


2-273. 论前七子诗歌的时政主题


2-274. 论前后七子的诗文观及诗文创作特征


2-275. 论归有光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2-276. 公安派艺术风格论


2-277. 公安派诗学思想与王学左派的关系


2-278. 竟陵派诗学观及创作特色


2-279. 晚明小品文研究


2-280. 明末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与明代社会


2-281.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2-282. 《儒林外史》与士林百相


2-283. 《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


2-284. 《儒林外史》叙事结构与创作主旨关系论


2-285. 名士与传统:《儒林外史》名士形象论源


2-286. 论《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


2-287.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异同


2-288. 论《红楼梦》四学的学术价值


2-289. 晴雯形象(或其他形象)在成书过程中的变异探论


2-290. 《红楼梦》命名艺术的小说史意义


2-291.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价值与缺陷


2-292. 论《红楼》之“梦”


2-293. 脂本与程本形象塑造艺术比较谈


2-294. 鸳平紫袭论析


2-295. 四春的象征性与《红楼梦》的主题


2-296. 贾母与刘姥姥形象比较谈


2-297. 贾雨村、甄士隐的符号性与中国出处文化


2-298. 《金瓶梅》、《红楼梦》人物形象比较谈


2-299. 《红楼梦》中的“石”与“玉”


2-300.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


2-301. 钗黛形象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写研究


2-302. 《聊斋志异》书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2-303. 论《聊斋志异》同篇双女情节及其文化成因


2-304. 《聊斋志异》公案小说论析


2-305.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谈


2-306.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比较谈


2-307. 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题材的重写与创新


2-308. 从《聊斋志异》婚恋奇缘看作家的创作心态


2-309. 论《醒世姻缘》的醒世意义


2-310.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论


2-311. “桃花扇”的象征性及其艺术功能


2-312. 《长生殿》题材的流变与创新


2-313. 论梅村体的叙事艺术


2-314. 论王士祯的神韵说与神韵诗


2-315. 论沈德潜的格调说与格调诗


2-316. 论翁方纲的肌理说与肌理诗


2-317. 论袁枚的性灵说与性灵诗


2-318. 论晚清的宋诗运动


2-319. 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成就


2-320. 桐城派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得失谈


2-321. 论桐城派(以某一家为中心)的诗学观


2-322. 义理与辞章:桐城派古文创作研究


2-323. 桐城派诗学思想研究


2-324. 纳兰性德的词作与感情生活


2-325. 饮水词与《红楼梦》


2-326. 朱彝尊词作艺术论


2-327. 陈维崧词作艺术论


2-328. 晚清四大词人的词论与词作


2-329. 李叔同的诗与书


2-330. 近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


2-331. 近代谴责小说艺术论


2-332. 梁启超小说观研究


2-333. 西风东渐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3、中国现当代文学


3-1. “汉字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联


3-2. 西方传教士与白话文学之关系


3-3. 国语运动与国文教学


3-4.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教学。


3-5. 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3-6. 林纾翻译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3-7. 鲁迅文学创作的异域资源


3-8.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3-9.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3-10. 论鲁迅小说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3-11. 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


3-12.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3-13.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3-14. 《故乡》与《春蚕》比较谈


3-15. 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回乡”主题


3-16. 白话新诗的特征


3-17. 方言与中国新诗


3-18. 胡适的“八事”主张的历史意义


3-19. 陈独秀“三大主义”的历史意义


3-20. 重新估计“学衡派”


3-21. 文学研究会的历史意义


3-22. 创造社的历史意义


3-23. 湖畔诗派的历史意义


3-24. 新月派的理论探索及创作实践


3-25. 中国诗歌会的大众化诉求


3-26. 九叶诗派的理论主张及创作成绩


3-27. 七月派的理论主张及创作成绩


3-28. 论胡适《尝试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3-29. 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3-30. 论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31. 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3-32.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3-33. 论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


3-34. 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3-35. 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3-36. 论《新青年》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传播的贡献


3-37. 论五四时期的报刊制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关系


3-38. 论五四“女师大作家群”的创作


3-39.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3-40. 论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色


3-41. 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3-42.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3-43. 论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


3-44. 论欧阳予倩的讽刺喜剧


3-45.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3-46.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


3-47. 论朱湘诗歌的艺术特征


3-48. 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3-49. 论左联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3-50. 论蒋光慈小说对红色革命的表现


3-51.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


3-52. 论茅盾小说中的资本家形象


3-53. 论茅盾小说《子夜》对上海都市社会的表现


3-54. 论茅盾小说的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的表现


3-55. 论巴金小说《家》中的高觉新形象


3-56. 论巴金早期的青春小说


3-57. 论巴金小说对新时代传统家族的表现


3-58.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


3-59. 论老舍小说的人物描写艺术


3-60.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3-61. 比较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差异


3-62. 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3-63.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


3-64. 论王亚平等人的武侠小说创作


3-65. 论曹禺戏剧的情境设置


3-66. 论《雷雨》的结构艺术


3-67. 论曹禺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周繁漪、仇虎、陈白露)


3-68.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3-69. 论新感觉派小说对都市社会的表现


3-70. 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


3-71. 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变化


3-72. 论萧红小说对女性情感和命运的表现


3-73. 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


3-74. 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3-75. 论林语堂散文的闲适特征


3-76. 论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之争


3-77. 论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人性论和阶级论之争


3-78. 论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征


3-79.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3-80. 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视角


3-81. 论张恨水的言情小说


3-82. 论吴组缃小说对乡土的表现


3-83. 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


3-84. 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3-85. 论夏衍的话剧《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征


3-86. 论艾青诗歌意象系统及其意义


3-87. 论艾青诗歌忧郁风格


3-88. 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3-89. 论抗战后期讽刺诗的艺术特征


3-90. 论《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3-91. 论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艺术特色


3-92. 论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艺术特色


3-93. 论艾芜小说的讽刺艺术


3-94. 论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艺术特色


3-95.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


3-96. 论张爱玲小说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


3-97. 论张爱玲小说的情节艺术


3-98.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风格。


3-99. 论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


3-100.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3-101. 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3-102. 论“赵树理方向”的历史意义


3-103. 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


3-104. 论徐訏的小说创作


3-105. 论新歌剧《白毛女》


3-106. 论李季和延安时期的叙事体民歌创作


3-107. 毛泽东诗词思想艺术分析


3-108. 论梁斌的《红旗谱》的民族风格特色


3-109. 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或梁三老汉形象


3-110. 论杨沫的《青春之歌》与成长小说


3-111. 论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贡献


3-112. 论闻捷的生活抒情诗


3-113. 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发展


3-114. 论刘绍裳的“乡土文学”


3-115. 谈孙犁的散文创作


3-116. 论杨朔散文艺术


3-117. 论秦牧散文艺术


3-118. 论刘白羽散文艺术


3-119. 论贾平凹散文艺术


3-120. 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3-121. 论张中行的学者散文


3-122. 当代散文艺术发展论


3-123. 评梁晓声的“知青小说”


3-124. 论梁晓声《雪城》的艺术特色


3-125. 评叶辛的“知青小说”


3-126. 评陈村的小说


3-127. 评王安忆的小说


3-128. 评黄蓓佳的小说


3-129. 评张抗抗的小说


3-130. 评张承志的小说


3-131. 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女性


3-132. 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


3-133. 评张弦的婚姻爱情小说


3-134. 论鲁彦周的小说创作


3-135. 论白洋淀诗群的文学史意义


3-136. 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


3-137. 北岛诗歌的美学追求


3-138. 北岛诗歌的思想特征


3-139. 顾城诗歌的思想特征


3-140. 顾城诗歌的美学追求


3-141. 评陆文夫的“小巷文学”


3-142. 论张贤亮小说的艺术个性


3-143. 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3-144. 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


3-145. 论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


3-146. 评王朔小说中当代城市青年形象


3-147. 韩少功小说论


3-148. 评铁凝的小说


3-149. 论池莉的小说


3-150. 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3-151. 论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


3-152. 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


3-153. 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


3-154. 论卫慧的小说


3-155. 论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3-156. 论冯骥才的津味小说


3-157. 论杨降的小说


3-158. 评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


3-159. 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


3-160. 评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小说”


3-161. 评刘醒龙的小说


3-162. 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


3-163. 评迟子建的小说


3-164. 余华小说论


3-165. 评方方的小说


3-166. 论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3-167. 评郑万隆的小说


3-168. 严歌苓的小说


3-169. 评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3-170. 王朔小说风格浅论


3-171. 论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3-172. 贾平凹小说中的文化意识


3-173. 王蒙小说的创新意识


3-174. 90年代先锋小说的转型


3-175. 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


3-176. 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


3-177. 评金庸的武侠小说


3-178. 评古龙的武侠小说


3-179. 评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


3-180. 评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3-181. 论李昂的新女性小说


3-182. 评香港作家张小娴的小说


3-183. 评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


3-184. 评香港作家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3-185. 三毛旅游散文的审美价值


3-186. 论席慕蓉诗歌的“时间意识”


3-187. 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3-188. 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意识


3-189. 论郑愁予诗歌的艺术特征


3-190. 海外“新移居文学”研究


3-191. 评史铁生的小说创作


3-192. 评近年来的反腐小说


3-193. 论公刘的诗


3-194. 论食指诗歌的意义


3-195. 论北岛诗歌的悲剧英雄气质


3-196. 论舒婷诗歌的抒情艺术


3-197. 论杨炼诗歌的史诗意识


3-198. 论海子的诗歌


3-199. 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3-200. 革命样板戏重评


3-201. 文革时期“红卫兵”写作研究


3-202. 评翟永明的女性诗歌


3-203. 评韩东的诗歌


3-204. 评于坚的诗歌


3-205. 论“第三代诗歌”的审美特征


3-206.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自我观


3-207. 论新生代诗歌中的荒诞主题


3-208. 评中国当代诗歌的口语化现象


3-209. 论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民间立场


3-210. 90年代以来的军旅小说


3-211. 90年代女性小说


3-212. 90年代小说的新趋向


3-213. 90年代诗歌创作的叙事性


3-214. 中国当代小说的诗化倾向


3-215. 论王小波的小说


3-216.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苦难描写


3-217.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3-218.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死亡意识


3-219.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


3-220.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


3-221. 90年代以来的身体写作


3-222.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3-223. 网络诗歌对当下诗坛的冲击


3-224. 当代诗歌的叙事化和口语化


3-225. 论史铁生散文的理趣


3-226. 当代探索戏剧论析


3-227. 论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话语


3-228. 论当代文学中的生态意识


3-229. 网络文学现状发展初探


3-230. 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现当代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3-231. 以一个作家为例,谈谈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3-232. 以一个作家为例,谈谈现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


3-233. 新诗教育研究


3-234. 新诗伦理研究


4、民间文学


4-1. 民间文学理论问题探讨


4-2. 论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与承传性的关系


4-3.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研究


4-4. 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研究


4-5. 神话研究


4-6. 太阳神话浅探


4-7. 女娲神话浅探


4-8. 洪水神话浅探


4-9. 夸父逐日神话研究


4-10. 民间传说研究


4-11. 四大民间传说(如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民族文化意蕴


4-12. 四大民间传说综合性研究


4-13. 某一人物传说(如“包公”)研究


4-14. 民间故事研究


4-15. 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4-16. 某一故事类型(如“灰姑娘”“呆女婿”“巧女”等)研究


4-17. 民间故事叙事模式研究


4-18. 传统民间笑话(谜语)的美学意义


4-19. 民歌艺术特征探讨


4-20. 新时期民谣(顺口溜)研究


4-21. 试论民间歌谣的当代意义


4-22. 新媒体中的段子研究


4-23. 网络笑话研究


4-24. 民间谚语研究


4-25. 民间说唱文学研究


4-26. 某一长篇叙事诗研究


4-27. 民间戏曲研究


4-28. 从谚语看家乡的年节习俗


4-29. 谈鲁迅小说中的风俗描写


4-30. 浅论祠堂文化


4-31. 民间色彩观念研究


4-32. 民间数字观念研究


4-33. 对当代民间“风水热”的思辨


4-34. 某位作家(如鲁迅胡适蒲松龄等)与民间文学


4-35. 民间文学发展史研究


4-36. 国内外民间文学作品比较研究


4-37. 民间文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4-38.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4-39.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关系探讨


4-40. 安徽民间文学作品研究


5、外国文学


 


5-1.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精神


5-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英雄形象论析


5-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5-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5. 从古希腊到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5-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5-7. 试论基督教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5-8. 但丁与基督教文化


5-9. 哥特式小说的源流与发展


5-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之比较


5-11. 论《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5-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5-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5-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论


5-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5-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5-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5-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5-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5-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5-2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5-2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5-2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5-2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2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5-2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5-2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5-28. 论《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5-2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5-3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5-3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5-3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文化意蕴


5-33. 论《包法利夫人》


5-34. 十九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5-3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5-36.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5-3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5-3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5-3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5-4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5-4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5-42.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5-43.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5-44.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5-45. “威塞克斯小说”与“约克纳帕塌法世系”论哈代与福克纳


5-4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及《莎乐美》看唯美主义的特点


5-47.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艺术成就


5-48.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49.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5-50.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5-51.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5-52.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5-53. 易卜生与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5-54.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5-55.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5-56.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5-57.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5-58.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5-59.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5-60.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5-61.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5-62.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5-63.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5-64.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探析


5-65.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安娜与娜拉之比较


5-66.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5-67. 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


5-68. 托尔斯泰与司汤达比较研究


5-69. 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5-70. 契诃夫与鲁迅小说比较研究


5-71. 略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模式


5-72. 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主义倾向


5-73. 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5-74. 毛姆《人性的枷锁》主题谈


5-75. 毛姆短篇小说浅探


5-76. 论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


5-77.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与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5-78. 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5-79. 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


5-80.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的叙事视角


5-81. 王熙凤与郝斯佳比较研究


5-82.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5-83.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84.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5-85.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5-86.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


5-87. “硬汉子”与“阿Q”两种生存方式的比较


5-88. 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


5-89. 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90. 高尔基《母亲》中尼洛夫娜形象分析


5-91. 论高尔基的戏剧创作


5-92. 论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93. 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


5-94. 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


5-95. 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表现艺术


5-96. 索尔·贝娄与犹太小说


5-97.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


5-98.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


5-99.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5-100. 论布莱希特的戏剧创作


5-101. 浅论艾略特诗歌的创作手法


5-102. 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5-103. 尤金·奥尼尔戏剧艺术初探


5-104. 浅论《尤利西斯》的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5-105. 福克纳与意识流


5-106. 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


5-107. 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5-108. 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方法


5-109. 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中的幽默传统


5-110. 论纳博科夫《洛丽塔》


5-111. 试论贝克特戏剧创作中的时空结构


5-112. 荒诞派戏剧的特质和艺术美


5-113. 萨特《禁闭》简论


5-114.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


5-115. 海勒《第条军规》主题与艺术特色


5-116. 论反英雄


5-117.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


5-118. 中西小说观念比较


5-119. 中西小说庭院模式与旅程模式比较


5-120. 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5-121. “情感高潮”与“情节高潮”——中西戏剧高潮比较


5-122. 《旧约》与西方文学


5-123.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5-124. 论《吉檀迦利》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5-125. 川端康成《雪国》的艺术特色


5-126.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


5-127.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


5-128. 川端康成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5-129. 余华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


5-130. 春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5-131.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简论


 


6、语言学逻辑学


 


6-1.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6-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6-3. 汉语韵律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6-4. 普通话语音规范与方言语音调查


6-5. 现代汉语的特殊语音现象


6-6. 关于轻声、儿化的规范问题


6-7. ××方言轻声词看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


6-8. 当代音译词的音译特点研究


6-9.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


6-10. 安徽××濒危方言语音调查研究


6-11. 某方言区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能力的训练


6-12. 某一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与普通话比较研究


6-13. ××方言特殊语音现象


6-14. ××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6-15. ××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6-16.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6-17. 汉语拟声词的语音特点


6-18. 汉英拟声词的比较研究


6-19.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6-20.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6-21.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6-22.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6-23.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6-24.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6-25.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6-26.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6-27.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6-28.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6-29.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6-30.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6-31.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6-32. 汉字和中国文化


6-33.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教育婚姻制度……


6-34. 关于汉字与书法


6-35.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


6-36. 汉字表意性与民族文化自觉


6-37. 字本位和汉语研究


6-38.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6-39. 汉字部件研究


6-40. 汉字的定量研究


6-41. 汉字的音形规范


6-42. 论幼儿(小学中学)的汉字教学


6-43. 蒙学经典诵读和儿童识字教学


6-44. 趣味汉字教学法


6-45. 汉字与修辞手法


6-46. 论汉语称谓词的嬗变


6-47.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演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


6-48. 现代汉语通用称谓语的演变


6-49.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演变


6-50. 配偶称谓词语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6-51. 汉语特色礼貌用语研究


6-52. 汉语谦词谦语研究


6-53. 汉语敬辞敬语研究


6-54. 中英称谓语(寒暄语致谢语告别语……)对比研究


6-55. 近二十年来汉语词汇的新变化


6-56. 试论当代汉语词汇演变的庸俗化倾向


6-57. 论修辞现象的词汇化


6-58. 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


6-59. 新词新义与社会变迁


6-60. 汉语词缀的新发展


6-61. ××词缀(类词缀前缀后缀)语义色彩探微


6-62. 委婉词语的发展演变


6-63. 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死词复活现象


6-64. 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6-65. 某一方言的特征词研究


6-66. 汉语礼(孝忠信义仁和……族词及其文化内涵


6-67. 论汉语合成词形成的理论词义变化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


6-68. 从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的选词看××的变化


6-69. 《现代汉语词典》某字母下双音节复合词结构关系考察


6-70. 《现代汉语词典》××式合成词调查分析


6-71. 论《现代汉语词典》语素义与所在词词义之间的关系


6-72. 汉语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6-73. 汉语数词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6-74. 汉语方位词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6-75. 汉语X义词语义/功能比较研究


6-76. 试论词的感情色彩与理性意义的关系


6-77. 现代汉语的敬辞和谦辞


6-78. 汉语詈词研究


6-79. 动物词语及其文化意义


6-80. 汉语植物词语及其文化内涵


6-81. ”“”“”“及其文化内涵


6-82. 汉语动物罡语词研究


6-83. 试论当代动物词语色彩意义的演变


6-84. 也谈词语的形象色彩


6-85. 论词语的时代色彩


6-86. 词语语体色彩辨析


6-87. 现代汉语的外来词研究


6-88.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6-89. 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6-90. ××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91. 语音语义对语法的影响和制约


6-92. 近年来汉语词类大讨论献疑


6-93. ××词类的再分类


6-94.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6-95. 论词组本位观


6-96. 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6-97. 变换分析与语义特征分析


6-98. 关于动词++(一)点儿!的祈使句式


6-99. 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的祈使句式


6-100. 关于名词性词语+的句法格式


6-101. 某种歧义格式研究


6-102.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


6-103. 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6-104.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6-10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6-106. ××句式(或句型)的研究


6-107. 现代汉语中某个虚词用法的研究


6-108.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问题


6-109. 句群中的语病分析


6-110. 论修辞与语境


6-111.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6-112. 论修辞主体的语言修养


6-113. 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修辞


6-114. 谈词语修辞的自然美


6-115. 关于词语声音的锤炼


6-116. 关于词语的巧妙配合


6-117. 谈词语的活用与修辞


6-118. 词语的选择与表达效果


6-119. 句式的选择与表达效果


6-120. 关于句式的选择


6-121. 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6-122. 辞格比较研究


6-123. 修辞新格研究


6-124. 不同语言领域修辞研究


6-125. 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6-126. 广告修辞研究


6-127. ××方言语音研究


6-128. ××方言词汇研究


6-129. 方言词汇与方言文化


6-130. ××方言谦敬词语研究


6-131. ××称谓语研究


6-132. ××方言礼貌用语研究


6-133. ××方言词语的性别性别差异


6-134. ××方言语法研究


6-135. ××方言的特殊词法


6-136. ××方言中的形容词


6-137. ××方言中词的重叠


6-138. 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6-139. 方言中的特殊虚词


6-140. 方言的特殊语法结构


6-141. 方言中表示可能的方法


6-142. ××的体貌表达法


6-143. ××方言的比较范畴


6-144. ××方言的特殊语序


6-145. ××方言的处置式和被动表达法


6-146. 方言修辞现象研究


6-147. ××市(地区)社会用字规范情况调查


6-148. ××市(地区)街头标牌广告用语调查研究


6-149. ××市最新地名店名楼盘名调查研究


6-150. 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6-151. 区域地名的语言学研究


6-152. 私家车车贴语研究


6-153.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研究


6-154. 当代语言的娱乐功能研究


6-155. 当前社会语言文字运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6-156. (某部某人)文学作品中的某种语言现象研究


6-157. 莫言作品某类词汇现象研究


6-158. 莫言作品某类语法现象研究


6-159. 某一角度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研究


6-160. 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修辞功能


6-161. 汉语缩略语研究


6-162. 新词新语的构成方式研究


6-163. 网络新词新语的生成机制研究


6-164. 新词“××与当代语言的格式化


6-165. 社会流行语的调查研究


6-166. 校园流行语的调查研究


6-167. 大学生最新流行语的调查研究


6-168. 中小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研究


6-169. 手机短信研究


6-170. ××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6-171. 相声小品语言研究


6-172. 赵本山小品语言研究


6-173. 广告语言研究


6-174. 主持人语言艺术


6-175. 法律语言研究


6-176. 新闻语言研究


6-177. 教师语言研究


6-178. 教师语言中说明的艺术


6-179. 教师语言中论述的艺术


6-180. 教师语言中叙述的艺术


6-181. 教师语言的幽默艺术


6-182. 教师语言的应变艺术


6-183. 教师语言的批评艺术


6-184. 教师语言的鼓励艺术


6-185. 古今礼貌用语比较研究


6-186. 关于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缺失


6-187. 论汉语中的性别歧视


6-188. 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6-189. 唐宋八大家古文与先秦古文句式比较研究


6-190. 某一作者近体诗格律分析


6-191. 《说文》省声研究


6-192. 《说文解字》省声字研究


6-193.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


6-194. 唐宋诗词中的修辞方式


6-195. 《孟子》中的使动词


6-196. 骈文的句式与格律


6-197. 普通话语音多音节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6-198. 古代某一文人作品或某一著作的押韵分析


6-199.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6-200. 中古主+之+谓结构分析


6-201. 唐诗中头、尾(底)类方位词分析


6-202. 试论词本义的探求


6-203. 浅议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


6-204. 古汉语同义词的判定与辨析


6-205. 古汉语反义词刍议


6-206.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07.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08.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09.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10.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11. 《论语》虚词用法考察


6-212. 《论语》语气词”“用法比较研究


6-213. 《论语》成语研究


6-214. 《论语》疑问句研究


6-215. 唐诗句法特点研究


6-216. 唐诗修辞方式初探


6-217. 某部先秦文献中的比喻研究


6-218. 某部中古文献中的比喻研究


6-219.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6-220.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6-221. 古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


6-222. 古汉语的状态形容词句法功能研究


6-223. 古汉语的手部动作动词句法功能研究


6-224. 古汉语的足部动作动词句法功能研究


6-225. 古汉语心理动词句法功能研究


6-226. 古汉语副+名结构中名词的语义类型研究


6-227. 主谓间字探源


6-228. 指代性字词性再研究


6-229. 主谓间字的形成和发展


6-230. 古汉语诗歌的句法特点研究


6-231. 古代诗歌与散文句法比较研究


6-232. 古汉语诗歌诗意表达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研究


6-233. 某作者的韵文散文的句法比较研究


6-234. 某作者的韵文散文的修辞比较研究


6-235. 《老子》成语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6-236. 《论语》的会话策略研究


6-237. 《孟子》的言语技巧研究


6-238. 《庄子》的话语风格研究


6-239. 《战国策》的语言策略研究


6-240. 某部古代典籍中的委婉语研究


6-241. 某部古代典籍中的谦敬语研究


6-242. 古代某人作品中典雅美的语言特征


6-243. 古代某人作品中阳刚美的语言特征


6-244. 古代某人作品中阴柔美的语言特征


6-245. 某代某人作品中幽默的语言特征


6-246. 古代家书中的教育语言


6-247. 古代家书中的激励语言


6-248. 古代家书中的劝导语言


6-249. 古人书信的问候语研究


6-250. 古人书信中的委婉语研究


6-251. 古代某部文学作品中的用典研究


6-252. 某部古代学术著作的引语研究


6-253. 某部古典小说的人物对话研究


6-254. 某部古典小说的叙述语言研究


6-255. 某部古典小说的人物对话与叙述语言比较研究


6-256. 某部古典小说的幽默语言研究


6-257. 某人词作的口语性研究


6-258. 某人词作的抒情语言研究


6-259. 某人词(诗)作的用韵与抒情的相关性研究


6-260. 某部古代作品中的詈语研究


6-261. 某部古代作品中悲范畴的语言表征


6-262. 某部古代作品中喜范畴的语言表征


6-263. 某部古代作品中哀范畴的语言表征


6-264. 《古代汉语》文选中的使动用法


6-265. 《古代汉语》文选中的意动用法


6-266. 《古代汉语》文选中数词的句法功能


6-267. 《古代汉语》文选中方位词句法功能


6-268. 《古代汉语》文选中介宾结构的句法功能


6-269. 《古代汉语》文选中动词的小类


6-270. 《古代汉语》文选中副词的小类


6-271. 文言字的组词功能研究


6-272. 古代避讳所见的语言现象


6-273. 古代诗词中的逻辑现象


6-274. 古代诗词中的词语重叠现象考察


6-275. 古代蒙书的语言特点研究


6-276. 古代书论中的修辞


6-277. 古代书论中的同义词


6-278. 古代书论中的反义词


6-279. 古代书论术语考释


6-280. 《说文》某些部首字形旁表义度的考察


6-281. 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


6-282.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6-283.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6-284.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6-285. 试论逻辑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6-286. 现代逻辑、传统逻辑和普通逻辑之间的关系


6-287. 试论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6-288. 试论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6-289. 从中学语文议论文课文看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6-290. 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6-291. 人的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的地位


6-292. 论虚概念的外延


6-293. 试论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6-294. 试论推理的语言表达


6-295. 试论语言表达中逻辑错误与语法错误的区别和联系


6-296. 试论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297. 中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逻辑问题


6-298. 浅论逻辑修养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


6-299. 中学语文教材议论文逻辑分析


6-300. 用逻辑知识指导议论文写作教学


6-301. 用逻辑知识指导议论文阅读教学


6-302. 试论演讲词的逻辑性


6-303. 演讲中的逻辑技巧


6-304. 谈判中的逻辑技巧


6-305. 辩论中的逻辑技巧


6-306. 辩论赛(某一次或某几次)辩题的逻辑分析


6-307. 试论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


7、写作学


7-1.  信息社会与“写作时代”


7-2.  论写作的创造性


7-3.  论写作规律


7-4.  写作与人生


7-5.  谈“学习,通过写作”


7-6.  论写作的系统


7-7.  写作主体人格的构成及其对写作的意义


7-8.  论写作主体的能力与素养


7-9.  写作能力与大学生素质


7-10.           论写作思维


7-11.           论写作的心理机制


7-12.           写作的心理动力(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研究


7-13.           写作客体选择的文化渊源


7-14.           写作受体研究


7-15.           写作主体的主导性与受体意识


7-16.           论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


7-17.           写作技法研究


7-18.           谈文章分类


7-19.           谈文章美


7-20.           论文章功能


7-21.           文章发展历史研究


7-22.           文章发展的古典与现代形态


7-23.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与现代文体分类的异同


7-24.           文章学论著研究


7-25.           文章风格论


7-26.           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


7-27.           论“文气”


7-28.           写作过程研究


7-29.           文学创作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7-30.           论写作的变态思维与常态思维


7-31.           写作构思的心理学分析


7-32.           写作构思中的“拓展”与“掘进”思维


7-33.           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


7-34.           形象思维能力与写作


7-35.           写作思维形式与文体差异


7-36.           谈“写作灵感”


7-37.           论文章的主旨


7-38.           叙述人称之我见


7-39.           人物性格与描写技巧


7-40.           论抒情技巧


7-41.           抒情方式的文体差异


7-42.           论写作“文体图示”的建构


7-43.           某一文体的写作研究


7-44.           报告文学的特点探讨


7-45.           新时期纪实文学创作面面观(如思想、艺术、成就、趋势、规律等)


7-46.           新时期报告文学题材的新开拓


7-47.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结构技巧


7-48.           报告(纪实)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7-49.           论散文“形”、“神”的“散”与“不散”


7-50.           散文的抒情个性


7-51.           论散文的意境


7-52.           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的异同


7-53.           散文的叙事技巧


7-54.           寻找散文的抒情、记实与议论的平衡点


7-55.           谈当代散文创作走向


7-56.           新时期散文风格的演变


7-57.           散文作家及作品研究


7-58.           论某一流派(或题材、风格等)散文


7-59.           文化散文研究


7-60.           学者散文研究


7-61.           我看随笔热


7-62.           现代诗歌与现代意识


7-63.           社会转型期的诗歌创作与接受研究


7-64.           某著名诗人(或诗歌流派)研究


7-65.           论诗歌的抒情手法


7-66.           诗歌意境与意象


7-67.           谈诗歌的节奏美


7-68.           小说创作的结构艺术


7-69.           小说的叙事技巧


7-70.           小说的虚构与现实


7-71.           论小说写作的情节因果律与情感逻辑


7-72.           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发展


7-73.           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7-74.           微型小说的结构艺术


7-75.           微型小说类型谈


7-76.           微型小说的立意艺术


7-77.           微型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7-78.           微型小说的语言特征


7-79.           戏剧剧本的写作原则


7-80.           剧作家、作品研究


7-81.           论“杂文味”


7-82.           杂文的讽刺幽默艺术


7-83.           鲁迅杂文与新基调杂文比较


7-84.           论杂文写作的发展演变


7-85.           论杂文的形象化说理


7-86.           文学评论的写作与主体素养


7-87.           文学评论的新方法研究


7-88.           “问题意识”与论文写作


7-89.           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7-90.           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


7-91.           如何在大学生中形成学术研究与写作的氛围


7-92.           实用写作教学在高等院校中的意义和作用


7-93.           当代大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的调查和研究


7-94.           申论写作研究


7-95.           申论考试中小作文写作研究


7-96.           解说性文体的价值取向与写作技巧


7-97.           数字化对文章写作影响


7-98.           数字化背景下的网络写作


7-99.           网络作家、作品研究


7-100.       一般文章的写作与网络写作的异同


7-101.       网络条件下的写作教学


7-102.       写作教学与素质教育


7-103.       对中国现当代作文教学传统的反思


7-104.       写作教学观念的演变与更新


7-105.       当代某一种作文训练体系(教学方法)述评


7-106.       中学写作教学新资源的发掘


7-107.       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变通”与“创新”


7-108.       中学作文教学与写作思维训练


7-109.       某一文体写作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


7-110.       写作的心理动力(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与激发


7-111.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


7-112.       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


7-113.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7-114.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7-115.       中考作文研究


7-116.       高考作文研究


7-117.       谈话题作文


7-118.       供料记叙文研究


7-119.       高中供料议论文研究


7-120.       我看“新概念作文”


7-121.       80年代后作家”现象研究


7-122.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7-123.       高校写作教学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关系


7-124.       高校研究性写作教学探讨


7-125.       高校写作教学培养目标再认识


7-126.       对当前高校写作学教材的研究


7-127.         写作学与文艺学、修辞学


7-128.       新闻语言风格论


7-129.       论新闻标题


7-130.       新闻导语研究


7-131.       如何选择新闻写作的角度


7-132.       影视艺术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7-133.       报纸新闻写作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比较


7-134.       论“新华体”


7-135.       浅谈新闻写作的审美性


7-136.       新闻语言研究


7-137.       新闻标题与导语关系刍议


7-138.       论新闻标题制作艺术


7-139.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7-140.       论新闻的“用事实说话”


7-141.       论通讯的新闻性与文学性、评论性的关系


7-142.       “新闻”定义新论


7-143.       逻辑修养与新闻写作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8-1.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8-2.  论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8-3.  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科学性


8-4.  语文课程的结构研究


8-5.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反思


8-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8-7.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


8-8.  构建语文课程目标的新体系


8-9.  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反思


8-10.           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


8-11.           语文课程的内容的建构体系


8-12.           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论思考


8-13.           论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8-14.           语文课程内容改革探析


8-15.           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8-16.           语文课程的理念的形成依据与指导价值


8-17.           语文课程教学原则的依据与贯彻途径


8-18.           论语文教育中的文道统一


8-19.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8-20.           传统文化弘扬与语文课程建设


8-21.           论儒学与语文教育


8-22.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原则的反思


8-23.           对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探讨


8-24.           如何贯彻语文教学原则


8-25.           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6.           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27.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8-28.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8-29.           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与理性反思


8-30.           论语文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8-31.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8-32.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语言教学研究


8-33.           语文课程中的德育研究


8-34.           语文课程中的美育研究


8-35.           语文课程中的知识积累


8-36.           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8-37.           语文课程中的个性教育


8-38.           语文课程中的人格教育


8-39.           语文课程中的生活教育


8-40.           语文课程中的科学教育


8-41.           语文课程中的环保教育


8-42.           关于语文的校本课程建设


8-43.           如何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


8-44.           校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45.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46.           社会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47.           网络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48.           媒体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49.           论课外语文学习与课内语文学习的关系


8-50.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8-5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


8-52.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析


8-53.           如何提高课外语文教学的效益


8-54.           教师如何指导课外语文学习


8-55.           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人文素养


8-56.           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


8-57.           论语文教师的使命


8-58.           论语文教师的素养


8-59.           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师


8-60.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


8-61.           卓越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


8-62.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8-63.           语文教师备课指导思想及工作要领


8-64.           语文教师说课的意义及技巧


8-65.           语文教师评课的意义及技巧


8-66.           论语文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8-67.           论语文教师言教与身教


8-68.           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修养


8-69.           论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与语文教学


8-70.           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8-71.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8-72.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8-73.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探讨


8-74.           语文教师能力结构探讨


8-75.           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8-76.           语文教师的教姿教态


8-77.           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


8-78.           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


8-79.           语文教师的教育艺术


8-80.           语文教师的人格


8-81.           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建构


8-82.           优秀语文教师的特征与师范教育改革


8-83.           对某一特级语文教师的研究(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李吉林、蔡澄清、郭惠宇、李镇西、洪镇涛、韩军、于永正、胡明道、陈军等等)


8-84.           语文课程改革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8-8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学语文教育


8-8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8-87.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文教育


8-88.           试论和谐语文教育的构建


8-89.           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其养成途径


8-90.           语文素养的内涵分析及其教育含义


8-91.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92.           关于语文素养的争议


8-93.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8-94.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误区及其改进对策


8-95.           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8-96.           语文素养与中学语文教学


8-97.           语文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


8-98.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


8-99.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选某一要点或某一方面)的解读


8-100.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选某一要点或某一方面)的解读


8-101.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8-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价值观


8-103.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化观


8-104.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育观


8-105.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适宜性


8-106.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性


8-107.       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


8-108.       语文课程标准的创新


8-109.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8-110.       关于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反思


8-111.       如何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


8-112.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研究


8-113.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8-114.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8-115.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


8-116.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学习活动


8-117.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学习竞赛


8-118.       语文教材的结构与功能


8-119.       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


8-120.       人教版语文教材研究


8-121.       苏教版语文教材研究


8-122.       古代语文教材研究


8-123.       近代语文教材研究


8-124.       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研究


8-125.       两岸三地的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8-126.       中外(可选择美国、英国、日本等某一国家)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8-127.       语文教材的文化分析


8-128.       语文教材的选文取向


8-129.       教师如何钻研语文教材


8-130.       运用语文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8-131.       论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8-132.       语文教材的改革趋势


8-133.       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


8-134.       语文学习结果与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8-135.       语文学习过程与语文教学过程设计


8-136.       语文学习条件与语文教学方法设计


8-137.       语文内容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8-138.       语文基本技能的练习与教学设计


8-139.       语文课程中情感态度的熏陶与教学设计


8-140.       中学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


8-141.       小学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


8-142.       中小学和谐语文课堂的构建


8-143.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8-144.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及解决办法


8-145.       语文教学目标的取舍与整合


8-146.       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系与构成


8-147.       语文教学目标失范与规范


8-148.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8-149.       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教学目标


8-150.       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


8-151.       论语文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


8-152.       论语文课程中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8-153.       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8-154.       阅读教学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8-155.       如何运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


8-156.       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课程资源


8-157.       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8-158.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


8-159.       阅读与阅读教学


8-160.       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


8-161.       阅读教学与思想教育


8-162.       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8-163.       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策略


8-164.       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8-165.       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8-166.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8-167.       建构主义理论与阅读教学


8-168.       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


8-169.       接受美学对阅读教学的指导


8-170.       中学(或小学)记叙文教学研究


8-171.       中学(或小学)说明文教学研究


8-172.       中学(或小学)议论文教学研究


8-173.       中学(或小学)应用文教学研究


8-174.       中学(或小学)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研究


8-175.       中学(或小学)古代诗词教学研究


8-176.       中学(或小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8-177.       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研究


8-178.       小学语文中寓言教学研究


8-179.       中学古代韵文教学研究


8-180.       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


8-181.       中学现代小说教学研究


8-182.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8-183.       中学现代戏剧教学研究


8-184.       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8-185.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李白诗歌教学


8-186.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教学


8-187.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白居易诗歌教学


8-188.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教学


8-189.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李清照作品教学


8-19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


8-19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朱自清作品教学


8-19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契科夫作品教学


8-19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莎士比亚作品教学


8-194.       中学生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8-195.       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8-196.       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8-197.       中学生写作教学设计


8-198.       中学生写作教学评价


8-199.       中学生写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8-200.       中学生写作教学中问题分析


8-201.       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


8-202.       中小学作文构思指导研究


8-203.       中小学作文批改研究


8-204.       中小学作文讲评研究


8-205.       中小学命题作文与作文教学


8-206.       中小学话题作文与作文教学


8-207.       中小学材料作文与作文教学


8-208.       中小学口头作文与作文教学


8-209.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


8-210.       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


8-211.       网络语境下的作文教学


8-212.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


8-213.       论当前学生作文中的“真”


8-214.       作文教学中的生活教育


8-215.       作文批改的新方式新方法


8-216.       作文批改的效益


8-217.       学生写作问题诊断与解决途径


8-218.       中考作文研究


8-219.       高考作文研究


8-220.       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8-221.       口语交际教学发展与反思


8-222.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与对策


8-223.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与改进


8-224.       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8-225.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8-226.       口语交际教学中个性培养


8-227.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教师素养


8-228.       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化


8-229.       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构


8-23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8-231.       语文教学方法的继承与革新


8-232.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研究


8-233.       现代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8-234.       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8-235.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8-236.       启发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运用


8-237.       阅读教学中点拨法的恰当运用


8-238.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研究


8-239.       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研究


8-240.       语文课堂导读法的有效运用


8-241.       语文课堂提问法的有效运用


8-242.       语文课堂精讲多练策略研究


8-243.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8-244.       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


8-245.       语文探究式学习研究


8-246.       多元解读理论依据与实施要领


8-247.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研究


8-248.       个别辅导与集中指导研究


8-249.       语文预习与复习研究


8-250.       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8-251.       认知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8-252.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8-253.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8-254.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教学


8-255.       语文教学课堂评价研究


8-256.       语文素养综合评价研究


8-257.       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


8-258.       语文水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8-259.       成长记录袋在语文教学(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8-260.       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8-261.       关于阅读能力的测量评价


8-262.       关于写作能力的测量评价


8-263.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测量评价


8-264.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程评价的改革


8-265.       现代心理学在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8-266.       现代教学论在语文教学(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8-267.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利与弊


8-268.       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与改进


8-269.       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8-270.       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8-271.       语文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


8-272.       语文教学评价与高考改革


8-273.       古代著名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朱熹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274.       近代著名教育家(如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275.       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语文教育研究


8-276.       《学记》教育思想研究


8-277.       《论语》教育思想与教育价值


8-278.       《孟子》教育思想与教育价值


8-279.       《三字经》教育思想与教育价值


8-280.       《弟子规》教育思想与教育价值


8-281.       儒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282.       汉代语文教育研究


8-283.       唐代语文教育研究


8-284.       清代语文教育研究


8-285.       我国古代或近代私塾语文教育研究


8-286.       我国古代或近代书院语文教育研究


8-287.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的母语教育研究


8-288.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华语教育研究


8-289.       台湾、香港、澳门的语文教育研究


9、秘书学


9-1. 试论新时期秘书工作的内容


9-2. 试论秘书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构建原则


9-3. 论秘书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9-4. 当代机关管理的弊端及对策


9-5.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研究


9-6. 环境与机关管理之关系


9-7. 秘书信访工作研究


9-8. 领导权力与权威关系研究


9-9. 略论企业秘书与机关秘书的职能差别


9-10.      秘书工作与官僚主义


9-11.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研究


9-12.      中共关于“领导干部要亲自起草重要文件”的精神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9-13.      被领导者对领导效果的影响研究


9-14.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秘书工作的巨大变化


9-15.      加入“WTO”对我国秘书工作的影响


9-16.      也谈秘书工作的规律


9-17.      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9-18.      论腐败


9-19.      略论对高级领导专职秘书的监督机制──从“李真事件”说起


9-20.      试论秘书工作与官僚主义的关系


9-21.      试论秘书工作与廉政建设的关系


9-22.      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相互作用研究


9-23.      秘书定义辨析


9-24.      目前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9-25.      领导艺术研究(用人、激励、管理等)


9-26.      对当前私人企业秘书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9-27.      中国历代帝王的领导艺术研究(任选一人)


9-28.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任选一种)


9-29.      当前我国外企公司秘书工作的现状


9-30.      领导决策评估研究


9-31.      关于某一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


9-32.      浅论我国“秘书机构”的界定


9-33.      乡镇基层机关秘书工作现状调查


9-34.      关于 “秘书实务”内容的调查(政府、企业、事业等)


9-35.      论不同性质单位办公室“秘书实务”内容的差别


9-36.      领导绩效评估研究


9-37.      论调查方法的现代发展


9-38 《易经》的领导思想研究


9-39.      诸子百家的领导思想研究(任选其一)


9-40.      四大古典小说的领导学研究(任选其一)


9-41.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领导思想研究(任选其一)


9-42.      秘书人才培养研究


9-43.      四大古典小说的秘书学研究(任选其一)


9-44.      秘书日常工作研究


9-45.      秘书调研工作研究


9-46.      秘书信息工作研究


9-47.      秘书接待工作研究


9-48.      秘书协调工作研究


9-49.      秘书会务工作研究


9-50.      秘书信访工作研究


9-51.      秘书商务工作研究


9-52.      论秘书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9-53.      秘书素质研究


9-54.      论秘书的心理压力及缓解方法


9-55.      秘书性别研究


9-56.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看现代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9-57.      秘书职业特点对秘书人际交往的影响


9-58.      秘书学的学科门类归属——文学?管理学?


9-59.      秘书机构设立的原则


9-60.      当前会风不正的集中表现和对策


9-61.      秘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2.      论会务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9-63.      论秘书“谏诤”的艺术


9-64.      试论市场经济对秘书职业道德要求的影响


9-65.      现代秘书与传统秘书之比较研究


9-66.      论秘书在谈判中的作用


9-67.      秘书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9-68.      杨修之死对现代秘书人员的启示


9-69.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保密工作的特点


9-70.      结合工作实践或案例论述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9-71.      新时期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9-72.      试论秘书的时间管理


9-73.      关于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9-74.      领导者素质对领导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9-75.      论秘书参谋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


9-76.      秘书语言艺术探析


9-77.      试论秘书的职业道德


9-78.      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的


9-79.      秘书创造性工作浅议


9-80.      秘书工作艺术浅谈


9-81.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


9-82.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父母官”称谓的得与失


9-83.      漫谈公共关系与道德建设


9-84.      促进还是阻碍──传统文化与公共关系


9-85.      诚与信──公关成功的内在动力


9-86.      企业形象靠何支持


9-87.      试论企业伦理的公关意义


9-88.      试论政府公共关系管理的时机


9-89.      中外媒介关系的新闻环境差异及其影响


9-90.      公关语言艺术的几大支点


9-91.      利益与价值的冲突──私人企业文化形象的两难选择


9-92.      女性与公共关系


9-93.      省钱的广告怎么做(请尽你所能,提供几种思路,进行相关策划)


9-94.      试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起源


9-95.      史官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贡献


9-96.      中国古代私人秘书的出现及其历史发展


9-97.      清代幕僚盛行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9-98.      中国古代宦官干政现象一再重演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9-99.      清代“书吏之害”的历史教训


9-100.    关于中国古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界定


9-101.    清代军机处作为秘书机构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9-102.    秘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9-103.    试论秘书人员了解中国秘书史知识的必要性


9-104.    论中国古代对秘书素质(或素质的某一方面)的要求


9-105.    实事求是──历代秘书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9-106.    古代秘书人员(或行政官吏)各种选拔方式的利弊分析


9-107.    中国古代“公文、公文种类和公文名称”的界定


9-108.    唐代公文签发前的执论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当代决策的借鉴价值


9-109.    上行公文“一文一事”制度(或某一其他文书制度)的历史发展


9-110.    中国古代公文文风的发展轨迹


9-111.    明代的屡禁繁文措施对当代公文文风的借鉴意义


9-1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的大发展与公文文风大滑坡的原因分析


9-113.    论中国古代公文载体的演变


9-114.    春秋战国时期档案大流散的社会影响


9-115.    孔子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的贡献


9-116.    采风──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和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


9-117.    公文行文方向——三分法与四分法


9-118.    中国古代信访工作和信访机构的历史演变


9-119.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优点与不足


9-120.    试论中国古代会议和会务工作


9-121.    浅论古代保密工作和保密制度


9-122.    古代公文用印制度的历史发展


9-123.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对秘书(文书)工作的改革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9-124.    关于公文标题三要素的一些思考


9-125.    为何要取消公文主题词?


9-126.    我国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的产生年代考辨


9-127.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9-128.    从白色恐怖下秘书工作的特殊形式看秘书工作如何适应领导工作


9-129.    试论第一至第四次全国秘书长会议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影响


9-130.    文革前我国秘书工作的状况及对它的历史评价


9-131.    浅论“文革”时期的秘书工作


9-132.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几个版本的比较研究


9-133.    论“实用为体”在公文写作学上的积极意义


9-134.    政府议案行文方向的探讨


9-135.    文件、文书、公文概念之比较


9-136.    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比较


9-137.    试论秘书写作的思维特点


9-138.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透析


9-139.    小议公文写作与修辞


9-140.    由某一文案探讨秘书写作的规律


9-141.    论归档


9-142.    档案本质属性研究


9-143.    试论大档案


9-144.    文件与档案——两种事物还是同一事物?


9-145.    文件中心与中国化


9-146.    论政府职能转换与依法行政


9-147.    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及其效率的提高


9-14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


9-149.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9-150.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9-151.    公务员形象与礼仪修养


9-152.    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


9-153.    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9-154.    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9-155.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9-156.    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研究


9-157.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9-158.    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9-159.    论“官僚制”理论与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9-160.    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


9-161.    论高校行政管理


9-162.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9-163.    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9-164.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9-165.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


9-166.    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设置利弊谈


9-167.    试论西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9-168.    试论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与公务员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


9-169.    试论如何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培训


9-170.    我国公务员退休制度总体设计利弊谈


9-171.    试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在公务员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9-172.    试述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9-173.    试论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比较


9-174.    试论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


9-175.    浅议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9-176.    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思考


9-177.    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研究


9-178.    组织形象设计的内容的探讨


9-179.    拓展政府的社会沟通渠道的建议


9-180.    论政府(或企业)公共关系的改革与完善


9-181.    论公关沟通原则在秘书工作中的运用


9-182.    公共关系在企业名牌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9-183.    论办公室接待中秘书的语言技巧


9-184.    论企业秘书公关能力的培养


9-185.    秘书工作中的社交礼仪规范


9-186.    论政府(或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


9-187.    秘书的语言艺术


9-188.    论秘书工作者的公关素质


9-189.    校园现象与校园传播的调查分析


9-190.    论秘书角色的定位与错位


9-191.    秘书与危机(突发)事件


9-192.    论“饭局文化”与秘书工作


9-193.    秘书教育改革研究


9-194.    传播视野下的秘书形象构建研究


9-195.    秘书媒介及信息素养研究


9-196.    秘书工作的适度原则


9-197.    秘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


9-198.    某一具体秘书职位的角色定位和能力研究(如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等)


9-199.    秘书工作内容分类研究


9-200.    秘书与领导关系研究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