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遗产之一,蕴含着深广的哲学智慧。综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对中国诗学及其文化传播加以研究,不仅能弘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而且对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引领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实践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积淀深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明显,依托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牵头整合校内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及校外科研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2013年成立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诗学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中心,邀请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詹福瑞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主任简介:
詹福瑞:原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与评审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专家,《文学评论》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代表作:《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
项目与成果:
中心成员现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
序号
|
题目
|
项目批号
|
项目来源
|
年份
|
负责人
|
1
|
大陆藏汉文古籍藏书题跋整理研究
|
10ATQ005
|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
2010
|
詹福瑞
|
2
|
唐诗学研究
|
12&ZD156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
2012
|
丁放
|
3
|
20世纪中国诗学考据学史
|
12CZW02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2
|
项念东
|
4
|
清代乾嘉以降词史演进的文化学考察
|
12BZW05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2
|
杨柏岭
|
5
|
唐代诗序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
12FZW009
|
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
2012
|
吴振华
|
6
|
中国古代咏剧诗歌整理与研究
|
13BZW103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3
|
王昊
|
7
|
唐代有关吐蕃诗歌研究
|
11BZW03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1
|
余恕诚
|
8
|
唐宋诗文选本整理与研究
|
11BZW053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1
|
丁 放
|
9
|
《唐诗纪》整理与研究
|
10CZW025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0
|
韩震军
|
10
|
明清咏剧诗整理与研究
|
12YJA751054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2012
|
王昊
|
11
|
胡乐对唐诗创作的影响研究
|
12YJC51036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2012
|
李建栋
|
12
|
唐代经学的诗学诠释研究
|
12YJCZH005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2012
|
常清
|
13
|
传统诗学对胡适新文学革命的影响——以元白诗派、性灵派为例
|
11YJA751019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2011
|
郭自虎
|
14
|
唐诗传播接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
2011
|
江守义
|
15
|
郭麐《灵芬馆诗话》校注
|
皖教科秘[2013]14号
|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
|
2013
|
潘务正
|
16
|
《< 定山堂词>校注》
|
皖教秘科[2010]60号
|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
|
2010
|
李小荣
|
17
|
《苏轼诗集传》校笺
|
皖教秘科[2010]61号
|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
|
2010
|
乔东义
|
18
|
桐城学派与诗学
|
SK2014ZD035
|
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
2014
|
潘务正
|
中心成员2013年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高层次学术成果,以下是部分成果列表。
序号
|
书名╱论文
|
作者
|
出版社╱期刊
|
时间
|
1
|
诗家三李论集
|
余恕诚
|
中华书局
|
2014
|
2
|
20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
|
项念东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14
|
3
|
瓯北诗话校注
|
江守义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3
|
4
|
李商隐传论
|
刘学锴
|
黄山书社
|
2013
|
5
|
唐诗选注评鉴
|
刘学锴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13
|
6
|
宋元明词选研究
|
丁放、甘松、曹秀兰
|
商务印书馆
|
2013
|
7
|
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
|
余恕诚
|
文学遗产
|
2014第1期
|
8
|
论柳宗元唐雅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特点
|
吴振华
|
文学遗产
|
2014第3期
|
9
|
翁方纲督学广东与岭南诗风的演变
|
潘务正
|
文学遗产
|
2013第2期
|
10
|
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
|
俞晓红
|
文艺研究
|
201年第4期
|
11
|
心灵的史诗:新左翼现实主义诗歌的叙事与抒情
|
杨四平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201年第2期
|
建设思路:研究中心围绕中国诗学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中国诗学研究、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展示传播、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形成中国诗学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亊业和加快提升国家软实力等重大需求,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支撑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