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海导航”第210期王春林教授:当代长篇小说艺术漫谈

编辑:刘倩 预审:饶宏泉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1-10-11


928日下午,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210期在文学院行政楼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小说评论》杂志主编、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春林老师主讲,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维保教授主持。2019级汉语言文学1班同学以及部分研究生参与了这次会议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当代长篇小说艺术漫谈”,王春林教授先以中国文坛上两位安徽籍文化人、启蒙先驱陈独秀、胡适入手。他认为,正是通过梁启超和陈胡的工作,奠定了文学的现代性,也奠定了小说文体在文学诸文体中的地位。他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有三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现于20世纪三十年代。二十年代是短篇小说的时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世界性的杰作。三十年代出现了茅盾、巴金、老舍和李劼人等一大批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家和《子夜》《死水微澜》等长篇小说杰作。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出现了“青山保林”“三红一创”等重要的长篇小说。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与革命历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当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有“重返17年”的倾向。第三次高峰出现在20世纪的90年代后。1993年出现的长篇小说的“陕军东征”现象,具有文学史分期的意义。它有力地证明了长篇小说创作与文化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优秀长篇小说的出现,基于庞大的创作基数。在论述了长篇小说创作的三次高峰之后,王教授还介绍了当代长篇小说的三种类型,即一、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如《红楼梦》《应物兄》《天香》《山本》等。二、史诗式的长篇。如梁晓声的《人世间》、贾平凹的《山本》和余华的《活着》等。三、现代型的长篇。如乔伊斯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国的如贾平凹的《暂坐》等。他强调了作家的“整体性”艺术思维对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王教授还介绍了古今小说的差异、报告文学与非虚构的区别、中短篇小说的发展趋势,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相关情况,以及文学创作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理念。

王春林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提高了同学们对近现代文学的认识,同时也在学术前沿方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

                                                                                 (文:王颖、王兆维 图:席雪)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