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深藏春水生,蜡梅浅绽暗香盈。1月25日下午,文学院四楼会议室内,仍有大寒时节的低温寒冷,但不时传来的掌声、笑声与讨论声让室内“春意盎然”。2019年第一场“语言学沙龙”正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沙龙的有崔达送、陆昌萍、汪红艳、徐莉、温志权、饶宏泉、胡承佼、潘晓军、顾军、徐建等老师,以及本校博士生吴士田、川大博士生周正。本次沙龙由储泰松老师主持。
沙龙第一阶段由饶宏泉老师汇报赴英研修收获。经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饶宏泉老师于2018年9月15日至12月11日,参加了“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项目(第二期)”,与来自国内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及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29位学者一同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修。他重点介绍了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如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语言教育及教学法、语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语言服务与传播、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国外教育体制、语言学理论前沿等七大方面;继而从中英两国学者研究视角的共性和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老师们也结合其汇报内容,从“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历史表现”“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英国语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语言扶贫的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与深入交流。
沙龙第二阶段大家结合2018年语言学科创新科研团队的建设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或谈问题、找短板;或献良策、找出路;尤其是针对目前团队内部研究方向不够一致,研究合力有待加强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聚焦式的分析。大家普遍认为,一是在团队发展规划、过程监控、任务落实、建设成效等方面加强设计与交流;二是尽力找到团队成员普遍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凝聚团队集体智慧,进行合作式与专题式研究。
储泰松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新年的第一场沙龙带来了两场“头脑风暴”:一是要思考语言应用如何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人民利益充分结合起来,学术研究既要“顶天”,也要“立地”;二是要思考如何寻找团队新的学术增长点,加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互动结合,从而处理好个人研究兴趣与团队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科一直高度重视团队合力发展,并将该理念融入至教研室的基础建设、学术沙龙的平台交流、课程的精品设计、专业的特色打造、学位点的创新示范等。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语言学科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坚持把找准问题当起点,锚住目标为动力,激发团队教学与学术热情,积极探索“语言学+”模式,努力开展语言服务研究,强化各项工作落实,并不断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