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16:00,“古典文献学学术沙龙”第十二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钱志熙先生应邀与师生漫谈“读书与治学”问题。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韩震军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300余名师生参与。
本期沙龙活动创新形式,围绕“陶谢研究”提前搜集问题,在归类合并的基础上,采取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漫谈问题涉及陶渊明集的版本,陶渊明、谢灵运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陶渊明、谢灵运诗歌创作受前人的影响,陶渊明的隐与显,相关选题的学术价值,钱志熙先生治学经历,等等。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钱先生一一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他认为,谢灵运受佛教影响没有疑义。陶渊明受到佛教“空无”观念的影响,但佛教思想并非陶渊明思想的主体。佛教当时的主体思想是神不灭论和净土思想,对于这两点,陶渊明并未接受。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诗歌境界受到张协的影响。东晋末期陶谢等人反思玄言诗,复归汉魏、西晋的传统,而西晋离他们最近。谢灵运乐府诗学习陆机,陶渊明诗歌更自由,没有严格模拟,走自然一道。很快就走向汉魏,甚至上溯国风。也可以说,张协对陶的影响是精神上洁净的一种渊源。对于有同学请教:“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为何越隐越出名?”钱先生指出:陶渊明只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道路,他被称为隐士,来源于后人的塑造,第一个便是颜延之。陶渊明的出名在于诗写得好,虽然受到朝廷征召,但隐逸不是其出名的主要原因。陶不属于“终南捷径”这一类。钱先生强调:陶渊明诗歌流传之广,版本之多,造成异文之多,早期还带有口传的性质,宋代人已指出一字有十几种的异文。陶诗虽有异文,但不妨碍我们对陶渊明思想艺术的认识。通过文献研究、文字研究,可以逐渐接近陶诗的本来面目。一切学术研究都是走在途中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只强调方法,而是要提出问题。
老师和同学通过语音或留言的方式踊跃提问,活动气氛热烈。最后,因时间关系,在师生意犹未尽中,韩震军提示互动交流即将结束,并对本期沙龙作了总结。他说,钱先生的讲座虽称漫谈,但特色鲜明:一、新。漫谈呈现的观点多是钱先生的最新研究结论,都还未有正式发表,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一流学者的胸襟和气度。二、细。漫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不放过一字异文,所举材料有常见的,有稀见的,这些无不表明大学者治学的精细。三、真。漫谈不枝不蔓,交流直奔问题,真切传授读书治学体悟,真心期望每一位参与者有所获益。作为著名学者,在日常很忙的情况下,钱先生欣然接受邀请,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读书治学认真指导,希望大家不要辜负他的期望,认真读书,专心研究。
据悉,除了线上参与的众多高校师生外,还有一些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同步聆听了本期沙龙讲座。(文学院 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