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在周青松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庐江县东风村开展支教活动。实践期间,该团队面对艰苦的环境毫不退缩,面对突发的情况积极调整工作,展现了师大学子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貌。据悉,“手写记忆”团队在本年度暑期“三下乡”中已获得我校唯一一支中青网“全国百强传播力团队”、我校唯一一支“安徽省十佳创意团队”、校优秀重点团队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
同心筑梦,绘实践底色
团队围绕“文字打败时间,手写给人温暖”的主题,以“手写记忆”为切入点,弘扬手写文化、培育手写情怀。团队主要由汉语言文学(师范)、卓语语文两专业同学组成,师范优势明显。经过多次进行实地探访,团队明确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等。队员分工明确,支教组、宣传组、生活组等,各司其职,做好实践前期准备工作。团队积极参加学院安全培训,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安全预案及应急处置办法,拟定《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承诺书》等,多管齐下推进支教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匠心独运,谋支教创新
团队将“手写记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探索“支教+文化传承”新模式。
文字传情,守护童心。开展日记、书信、读书指导教学,纸短情长诉记忆、鸿雁传书诉真情、勤学深思诉体悟,引导孩子感悟手写温暖,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感知心路历程、谈吐内心声音。
传统文化,润泽童真。汉字书写教学、练习与举办书法比赛相结合,寓教于乐,传承汉字文化。“尊师礼仪”,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敬畏知识。孝亲教育进乡村课堂,“给父母写封信”,说出孩子内心的声音,培育孝亲意识、弘扬孝亲文化。
特色课程,启蒙童智。实事求是,以智慧课堂为孩子打开认识外部世界之窗,引导其求真、向善、识美。普通话教学,扶智先通语,助力推普脱贫攻坚;“我爱我国家”,坚定信念导向,培育家国情怀;“手写前世”,“博物馆”知识下乡之行,开拓眼界;“诗词惊梦”,培养晨读习惯;“趣味数学”,探索数学世界的另番风景。
多彩活动,激发童趣。别出心裁,“‘音’为有你”,让美好旋律温暖孤独童心;从“心”开始,细致入微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培养孩子尊重信任朋友的良好品质;时光胶囊,写下美好期许,期待重逢时刻。
专心一意,蕴师范情怀
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扎实开展教学工作。追求“支教+师范技能培养”双向育人实效。队员积极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耐心进行课业辅导、悉心实施交谈陪护,以行动诠释师范担当。
指导老师随堂听课,明确方向、纠正不足。力求教学有改进、工作有动力、队员有成长。志愿者之间互听互评课,砥砺切磋、以求进益。努力做到在支教中夯实专业知识,锤炼师范技能。
抟心揖志,展青春风采
实践期间,团队认真撰写教案23份,汇编形成《优秀教学设计》一册,共计五万余字。80课时教学、百余小时陪护辅导,指导学生完成日记、书信、作文120余篇。队员完成撰写“人物通讯”3篇、“实践纪实”33篇、“感悟收获”15篇,与优秀学生作品共同选编为《手写记忆文集》,共计六万余字。
团队实践获教育部中大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美育网、中国公益网、安徽新闻网、安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省级媒体累计报道177篇次。仅中青网发稿量达46篇,阅读点赞量60000余次。官方微信获腾讯网、安徽师大共青团及文学院数次转载,累计访问量5000余次、官方QQ点赞量及微博阅读量累计均达6000余次,社会反响良好。
文字打败时间,手写给人温暖。“手写记忆”团队用脚步丈量青春,走支教路;以爱心浸润童心,蕴师范情。以青春之我做追梦者,以奋斗之我做圆梦人。(文/张云云 图/吕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