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月23日下午,82岁高龄的著名《史记》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特邀审稿专家袁传璋先生应邀作客第十三期“古典文献学学术沙龙”,在文学院五楼报告厅给学术团队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说《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系合本子注本》”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韩震军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听众聆听。
袁 袁先生以他今年发表于《文学遗产》杂志第一期卷首的文章《论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系合本子注本”》为中心,向大家分享了该文的撰写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三家注与《史记》本文之关系,学界似已形成共识。但袁先生从读书问疑出发,溯源考察,依据版本、目录、写本实物,通过统计、比较,反驳了从乾嘉巨子到张元济、顾颉刚,再到中华书局《史记》修订本的误处。袁先生的报告不局限于文章内容本身,重点讲述了他对一篇6000多字的《文学遗产》外审专家意见的申辩,立足事实,严循逻辑,逐一回应,结论分明,若宗师过招,处处封喉。在一来二往中,学术问题讨论更加深入、细致、全面。文章经三易其稿,最后公开发表。袁先生认为,《史记集解》原本为合本子注的体式,与《史记》本文相附,史书“合本子注”体裁的出现,是汉人注经方式的自然发展。袁先生是《史记》研究的专家,也是师大古典文献学硕士点创建人。行过八秩,声如金石。他说,自己曾用半年时间仔细统计《史记》三家注与白文各卷字数,“我是天下第一笨的人,用自己的光阴为大家做一个贡献,把千古疑案作一个结论。”一句举重若轻的话语向听众清晰地阐释了作为一位学者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报告会连续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在就“司马迁与班固著史及身世之异同”的问题与同学们亲切互动中落下帷幕。
韩 韩震军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精彩总结和高度评价,他以知识、方法、精神这三个词概括了这场学术盛宴。“知识”是说袁先生学识广博,学养深厚,报告内容信息量丰富;“方法”是说袁先生文章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材料运用、观点提炼等方面的范式意义;“精神”是说袁先生在学术之路上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界后学学习。 最后,韩老师代表参会师生衷心祝福袁先生健康长寿、学术常青!(文学院 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