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沙龙】刘勇教授: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编辑:钱芳 预审:项念东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2-05-26

5月20日上午9时,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沙龙”系列讲座在文学院5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史家刘勇先生主讲,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方维保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刘勇老师首先回答了“为什么要纪念五四”的问题。他认为:“五四”是20世纪乃至今天中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不但在历史上激励着中国的有识之士奋发向上,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想象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进取,推动我们民族前进,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作为一个阶层,作为一个整体,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历史舞台,是从五四开始的。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反思和回味的问题,那就是当今作家的写作能力,写作方法乃至写作水平都超过了现代作家,但为什么“五四”新文学有着永远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地方呢?除了具体作家写作,除了文学发展演变之外,还有其根本的原因,那便是“五四”那代人的情怀、志向、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远持久地感染和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接着刘勇老师又具体说到五四新文学的三个方面的特征:一、“五四”一点难求,巨星满天。五四处于古今中外的交汇点上,出现了灿若星斗的文学大家。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京派海派争奇斗艳。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现代文学名人堂中,济济一堂。“弃医从文”不是鲁迅一个人的选择,而是整整一代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天降大任、走向世界是“五四”一代人的普遍行为。二、五四形成了新的文学品格。五四作家既是新文学家,又是国学大师,又是外国文学翻译家。最注重创新,同时又最注重传承;最强调立本,同时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求自由,同时又最勇于承担责任;深刻地批判社会,同时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三、五四建构了立人精神的文学经典。五四新文学家反对的是“文以载道”的“道”,并没有否定新文学载道的功能。五四到今天,没有一个真正中国作家的文学是毫无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同时,也从来没有放弃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刘勇老师认为,五四新文学的根本价值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一部真正的好的作品,一定在人的命运的探索上有所追求。曹禺的剧作非常注重戏剧冲突,实际上他表现了命运的冲突。有人认为曹禺的剧作是社会问题剧,其实正如他自己说“《雷雨》不是社会问题剧,而是一首诗”。还有周作人,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心到笔到,任意而谈,甚至可以说,周作人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结构。再比如鲁迅,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1、鲁迅不是“新青年”;2、为什么鲁迅“绕不过去”。鲁迅的风格是最难概括的。研究和阐释鲁迅,不要仅从细枝末节去挖掘,而“要把鲁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研究鲁迅的精髓所在”。中学生、大学生很多人觉得读鲁迅很头疼,这是很正常的。鲁迅的作品,不是写给年轻人看的。争论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多一个还是少一个,那是很无聊的事情。当代作家中,莫言、余华、格非等人都受到鲁迅的影响,都很崇拜鲁迅。阿Q的人性顽疾,不是一揭露、一批判就能消失的!它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理,也是人类心理多少年的积淀,有传统,有现实,有可能还会延伸到未来。鲁迅对生与死的态度是“向死而生”。鲁迅的深刻,鲁迅的尖锐,都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鲁迅的这些“绕不过去”都是一本本书读出来的。“五四”是一个丰富而深刻的存在,只有从这种丰富性和深刻性出发,才能准确把握“五四”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五四”已然成为20世纪乃至当下,我们民族真正觉醒、不断腾飞的文化符号。

刘勇老师在讲座过程中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新论迭出,动人心魄。

本次讲座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张应中、张华、黄静、杨惠、郭传梅等老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校的部分本科生,还有部分省内外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参与了线上线下的活动。(文学院 /卜文哲)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