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与作家面对面】第11期 沈天鸿:我的文学创作与理论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8-11-05

112日晚,“与改革开放同奋进”校友系列讲座——“我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随笔学会名誉会长、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中文78级校友沈天鸿应邀主讲。文学院方维保、杨四平、张应中、郭传梅老师及文学院二百余名学子到场聆听。报告厅座无虚席。此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

讲座伊始,沈天鸿老师先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谈起,说到自己特殊的高考经历,如何以一个打鱼人的身份进入了大学;继而谈到自身的文学创作经,并深情回忆了大学创作时光,表达重回母校的激动与欣喜。随后,沈老师对文学创作进行深入阐述。他强调,文学创作在于创造,而不是写作,要学会将时间依附于空间,通过空间把主体思想表现或暗示出来。在散文写作方面,他建议同学们将构思有结构性地展现在文学作品中,着重把握散文的特点,在即兴的写作中获得突破。对于诗歌创作,沈老师以自己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指明诗的本体包括形式本体和人的本体两方面,并提出了极具启示价值的处理素材的方法: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小说是体现人的命运的”,沈天鸿老师以《猎人之死》为例,明确指出能够揭示生活和人性中某些本质东西的小说具有很高的价值。谈到文学评论与理论方面,沈天鸿老师强调,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文学性如何,而意味是否浓郁相当重要。散文要重视转折,一首好诗应该是成功建构起意象以及意象群,需用巧妙简短地架构起意象之间的联系乃至结构,以生成意境与意味。他生动地用桥梁、桥面之间的关系来解说诗歌与小说的区别,让在场的学子感受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强大魅力。最后,沈老师总结道,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人作为真正的人活着不可或缺的元素。

沈老师的讲座思路流畅而又严谨,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风趣幽默,既有文学创作的感性,又有理论阐释的深度,体现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不凡的诗家才华。说到兴高采烈处,他常常发出开朗的笑声,神情可爱,精神酣然。讲座结束后,方维保、杨四平、张应中三位老师与沈天鸿老师就文坛热议的鲁迅文学奖、文学创造和中医及哲学的关系,怎样将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探讨。多位学子也提出文学写作的见解和疑虑,沈天鸿老师悉心为同学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最后,沈天鸿为积极提问的同学赠送了收有他自己作品的《峰回路转——我们的1978》一书并签名。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俞晓红总结说,沈老师所讲述的文学创作与理论,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在场学子在今后的创作和阅读中,多读、多写、多思考,更加注重感悟与体会,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新闻部 汪蕊 郭立雪 徐帆 武丽)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