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海导航】第171期 胡星亮: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现实主义思潮

编辑:汪晶  发布时间:2018-10-19

1017日下午,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171期在文学院三楼报告厅如期开讲。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导胡星亮老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现实主义思潮”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文学院部分老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全体本科生、戏剧戏曲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到场聆听。

胡老师首先指出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话剧发展的主潮。他宏观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起源、发展过程与变化,并将其分为两个重要方面来进行阐述,即“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现实主义”话剧。胡老师认为,传统现实主义话剧经由“五四”时期的多方吸纳和自我建立,在二十年代便已趋向成熟并形成独特的审美形态。到了三十年代,出现两个走向,即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取代了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后又逐渐被“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现实主义相结合”代替,一度背离现实主义内在的审美精神。文革期间,中国戏剧的现实主义在经历“黑八论”后,更是彻底遭到践踏。他表示,经历了这三个主要时期的发展和考验,传统现实主义话剧必须寻求改变。

胡老师认为,随着1980年代以问题剧衰微为标志的“戏剧危机”的出现,中国现代现实主义话剧得到确立和发展。他以《商鞅》《狗儿爷涅槃》等作品为例,阐述了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将表现重心从社会学层面转向人学层面,它既包含着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性的重新审视,又指向对现实社会、人生人性的深刻关注与积极探索。最后,胡老师就中国话剧未来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提出希望。胡老师的讲座思史统一,旁征博引,逻辑严密,对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的发展作出深入浅出的解读,显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研究视角。讲座结束后,胡老师还与在场同学们展开了精彩互动。

张华老师为此次讲座作总结点评。他认为,胡老师对于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现实主义思潮的阐述,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他提出的“现代现实主义话剧”“人的戏剧”等概念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鲜明的价值立场。可以看出,胡老师对于中国话剧发展的诸多精彩论断背后,是大量的文本阅读和史料整理分析,其中蕴含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对于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具有引导意义。(新闻部 李明珠 徐帆 黄晓珂)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