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用画笔看见梦想,用实践传播文化:安徽师大学子支教在路上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3  发布时间:2018-07-19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烈日阻挡不了梦想的脚步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红梅社区爱心支教团队的15名队员已经开始了第二天的义务支教。为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强调的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特长在今天的课堂中开展了“情暖童心”创意美术课堂的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梦想”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既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也让小朋友们看见梦想。

音韵琴弦,勾勒教师愿

中国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婉转低沉的琴音,如靡靡之音,回响天际似细雨打芭蕉,远听无声,静听犹在耳畔。

“老师老师,我以后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一名教古筝的音乐老师。”一位女学生自告奋勇的举起手告诉志愿者,“我所以爱古筝,是因为它的曲调深厚灵透柔和,音韵较为明亮清脆含蓄,潇洒飘逸,纯朴古雅

“那我们把它画出来,好吗?”志愿者话语刚落,小女孩立马点了点头。只见她有条不紊将各色颜料涂在颜料板上,精心的调色后,女孩开始在画板上作画。五颜六色的画纸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漆黑的黑板,黑板上画着各色音符,一个长大后的女孩坐在黑板的斜对面,正用手拨动琴弦,周身散发一种优雅的气质,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

女孩的画卷中出现的是自己在未来教授古筝的场景,女孩美好的愿景虽未实现,却显得触手可得。

看到此情此景,队员们内心颇有触动,一个小孩子对古筝热爱的背后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蓝天绿地,描绘足球梦

蹴鞠足球的前身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我的偶像是梅西,我以后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足球队员,只是这个梦想离我有些遥远。” 一个身穿绿色衣服的小男孩满脸严肃的告诉志愿者。说完后,小男孩慢慢地垂下了脑袋,志愿者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告诉他来,我们把梦想画在纸上,用画笔看见梦想,好嘛?”小男孩猛然抬起头,眼中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小男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绿色的颜料,在画纸上画出了绿茵茵的草地,绿色的球场,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出了一个身穿蓝色衣服的男生正在操场奋力踢球,这个男生穿的也是绿色的衣服,和小男孩身上的衣服完全相同。

小男生看完自己的画作,一改往常的阴霾,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自然田野,渲染自由心

自由,意味着人生的千万种可能。人人想拥有选择的自由,却不是人人都有力量承担选择的后果。因此,一个生存无忧的人选定一条人生路,再难,都可以称之为无与伦比的幸福。

“你为什么想画蓝天、森林和草地啊,是因为你喜欢大自然吗?”

“不是的,老师,我喜欢自

“这么小,怎么就会有这种想法呢?是学习压力太大吗?”

“不是,是因为我喜欢的小动物总是被别人锁在笼子里,我不开心,所以我向往自由,希望没有约束。”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却给志愿者带来太大的触动。

“老师老师,下一次绘画课是什么时候啊?”双胞胎姐妹迫不及待地问志愿者,“别急,改天就有。”说到这,志愿者和双胞胎姐妹一起笑了。

特色课程的创办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梦想,也让实践志愿者受益匪浅,志愿者们虽然比小朋友们懂得东西较多,但是孩子们偶然的话语总能拨动志愿者的心弦

这次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绘画课堂,增进了志愿者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也志愿者更加坚定将爱心与责任心继续传递下去的理念!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