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张治超老师教学公开课:20世纪外国文学的新思潮

编辑:刘倩 预审:饶宏泉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2-11-14

11月8日上午,在花津校区教学楼2050104教室,文学院张治超老师主讲了一堂生动的本科教学公开课《外国文学(II)》,外国文学课程群成员参加了本次教学活动。                  

本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况”。张老师首先系统介绍了有关现代主义文学的现存定义,通过将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方面进行比较,带领学生走进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感受现代文学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学术性、批判性。他以“翻绳实验”为喻,将现代主义的文学语言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有限的词汇在现代文学作家的笔下犹如指尖的花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作者将一次次的创作尝试当成语言的实验,完成对语言的重新构解。

此外,他还带领学生回顾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主要以巴尔扎克的作品为例简要说明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和语言的工具性。在此基础上,他也将知识结构做出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是由学者群和学院派的积极推动,且现代文学的创作背景被定位在城市,这与前期的文学创作背景——乡村田园牧歌生活完全不同。

其后,他开始深入介绍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社会条件;二是理论条件;三是文学传统中非理性因素的发扬,层层深入,条理清晰。他还以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文背景为依托,扩展至战争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强调了一战彻底破碎了西方民众对于文明进程的幻想,让他们彻底明白“文明对于人的改变其实依然有限”。

最后,他总结梳理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点,提出了三点重要理论,着重介绍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象征性、荒诞性、神话隐喻,以卡夫卡的作品《城徽》、《新来的律师》和叶芝的《丽达与天鹅》重点进行了文本分析,带领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极具学习氛围。

在本次公开课上,张老师教学内容精良,语言表达从容流畅,并加之适当的肢体动作,展现了青年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特点。他多次运用中英文互译和文化延伸,进行文学的多重比较,将专业的学术知识娓娓道来,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师生们一致认为,本次教学是一次优秀的公开课,既充分展现了文学院教师的风采,也有效促进了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研讨。(文:汪晓红 图:王慧蓉)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