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向非遗比心:文学院学子玩转课堂,剪下生花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3  发布时间:2018-07-20

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无论是“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的昆曲还是“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的云锦亦或是“宣纸奇葩誉海瀛,书图妙味仗伊灵”的安徽宣纸,无不展现出国人的骄傲。近年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增多,民间文化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71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红梅社区爱心支教团队带领小朋友们走进非遗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领略剪纸艺术的风采。

一纸一刀,巧夺天工

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一张纸、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中国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在20065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副队长王艺首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一些剪纸作品,同学们无一不惊叹这神奇的杰作。“老师,老师,这个好看,我要学这个。”一位女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向志愿者老师强烈要求学习剪纸。看到这个点场面,其他的志愿者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志愿者看到孩子们把剪刀放在纸上行云流水般使用,最后定型为各种各样标准且美丽的图案,内心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十里红“妆”,剪出奇幻

志愿者王艺在课堂上耐心的告诉小朋友们如何剪纸。大家听我说,首先将这张红纸对半,再对半。

对,这个小朋友做的很好

接着,大家按照手机上的照片将图案画在纸上,把白的部分剪掉,将纸展开就可以了。

好,我要来看看大家剪的怎么样了,你们要用心剪,不然我可是有惩罚的。说到这,各位志愿者们都去辅导了各自的学生,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画出这个图案,怎么剪出这个图案。

一个小男孩特别调皮的对志愿者老师说:“你看你画的好丑,我要自己来画。男孩深埋着头一笔一画的画出图案,聚精会神剪出空白部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将纸与纸之间的联系剪断了。

距离课程结束还有十余分钟,王艺让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粘在白纸上,然后与自己的辅导老师一起合照。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跑到讲台上,都想争取中间的位置,做最亮眼的那颗星星。最后呈现在志愿者面前的就是小朋友们的杰作,还有他们挂在脸上的笑容。

纸魅力,始终如初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剪纸可以怡情养性,还可以装饰门面,小朋友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剪纸这门艺术,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队长王艺如是说。小朋友们都对副队长王艺的话给出了热烈的反映。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回家也要经常剪,做到熟能生巧。有一个小女生甚至立下了誓言说一定要把剪纸这项技能练好,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剪出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了。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剪纸文化的魅力始终如初,如今,剪纸正在散发着新时代的魅力,正在向世界人民展示新的风采。志愿者推出剪纸这个活动是为了向小朋友们领略剪纸的魅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剪纸这门艺术,最终在无形中促成对非遗文化的保护。

非遗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每一个人都需奉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