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为宣传和弘扬戏曲文化知识,助力儿童成长,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赴铜陵福利院爱心实践团队的九名成员,以“戏曲启童智 书香立少年”为主题,在福利院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欢快的唱着《唱脸谱》。为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中国戏曲文化,团队中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几位志愿者亲自动手,精心描绘了美轮美奂的戏服剪影,准备了纯白色的脸谱面具。
数十张戏服剪影经过精心挑选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给我一根蓝色的铅笔!”“我要黑色的!”“姐姐把红色的铅笔给我一下好吗?”剪裁精致的戏服在舞台上华光流转,被画在纸上也不失其传统本色,孩子们和志愿者齐心协力,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戏服填色,成果出来时,志愿者们被吓了一大跳,上了颜色的戏服的确非常漂亮,就像是画家的手稿一样,独具设计感。
脸谱课程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他们兴奋的坐在桌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等待着志愿者们将脸谱发下来。“姐姐,我想画曹操!”“老师,给我一个关羽的面具!”“老师,你知道怎么画张飞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问着。面具发下来后,孩子们跃跃欲试,他们小心翼翼的将不同的色彩填涂到白色的面具上,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小像跃然纸上,脸谱面具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最终也大功告成。纷纷戴上面具的孩子们显得格外开心,志愿者们就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下一一为孩子们讲解脸谱人物的由来,以及他们所穿戏服的特点,不过短短两个小时的课程,孩子们已经记住了不少戏曲名称和主要人物,志愿者们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一套套古典的戏服,一张张精美的脸谱,承载的不仅是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更是孩子们一颗颗渴望学习的心。通过手绘戏服和DIY脸谱,孩子们增强了对戏曲的兴趣,初步了解了戏曲,感受到了戏曲所营造的氛围。
中国传统戏剧如今在不断没落,显赫如京剧,也早已成为昔日的辉煌。走在街头,只有老人会用老式的收音机听着京剧,志愿者们将戏曲文化带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为日薄西山的传统戏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就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们也有这样的义务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编辑:宋爽 审核:汤璐 配图:潘佳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