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多彩课堂让“孝”教变“笑”教:安徽师大学子阜阳孝行支教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3  发布时间:2018-07-20

人文乡诺惠及颍州,支教助力三年不辍。普孝传德大美三合,童声笑语相伴今年夏。“孝”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准则之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魂。7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阜阳“青春孝行”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第一天支教活动,以“孝”为足,化“孝心”为“孝行”,配合多彩课程,趣味课堂,拓宽孩子学习视野,提高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健体:斗智催鼓 不念胜负

实践体育课以趣味活动,太极舞蹈等特色课程加以辅助构成,旨在适应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并加以开创新的亮点课程给予孩子们不同的体育课体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小朋友王同喜大声地背诵出曹植诗,这是他在体育课活动“击鼓传花”中的小“惩罚”。在孩子们和志愿者的手上不停地传递,大手碰小手,让羞涩腼腆的孩子们在表演中笑声朗朗消除了志愿者与同学们之间的隔阂“一元五角”游戏中,志愿者们和孩子们抱成一团凑成“三块”“四块”“七块”紧紧的拥抱中相互温暖,心与心之间拉近距离。

传孝:孝心为里 孝行为表

孝心是中华民族儿女的立身之本,孝行是孝心传承的代代行径,在活动中很多孩子们都重新认识到了“孝”的含义。

助教吴怡怡向孩子们讲授“孝感动天地”“闻雷泣墓”“涌泉跃鲤”的古代孝子故事,“孝心理论”课的教师刘睿妍引领大家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孝心”理论课在朗朗读书声中开始让孩子们品味弟子规中的深刻意蕴,学习传统美德,体会当代新意义

“从中我感悟到每一个都要善良,老师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很善良,孝敬父母”“古代的人都可以做到孝,我觉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传承人的孝文化。孩子们在课堂上纷纷积极举手发表关于孝的想法

习乐:情声相和 散入夏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清新婉丽的水调歌头中,孩子们随着旋律低声吟唱。“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助教吴怡怡老师向孩子们详细地介绍诗词里的世界,古典美与音乐融合歌声与笑声相伴。

孩子们的歌声一又一遍地回荡在校园里,甜美的嗓音、优美的歌词让小小的校园有了大大的世界,从合唱到个唱,在这四十分钟里孩子们对这首歌从一无所知到能够基本的演唱。这是最单纯的《水调歌头》没有技巧的修饰没有乐器的伴奏,仅仅是孩子们的清唱就宛如天籁。在歌声中感受到的是旋律的韵动,也是一个个心与心的碰撞交流,在缺少音乐老师的三合镇中心学校,志愿者们的到来给孩子们点亮了音乐的世界。

妙手:步步小心 寸寸着意

巧夺天工是人力,宛如天成是灵心。手工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喜庆热闹的窗花,生动活泼的糖人,华美富丽的绣图……精致的小纸伞纸花朵,五颜六色,玲珑可爱一出场就夺得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两次对折,呈十字架状,轻轻地把彩纸撕成四等份,老师们一个个手把手地教孩子做手工,把撕开的小彩纸再折成十字,再折叠压平……在一个个步骤,一次次弯腰讲解过后,三十多只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粉色的小纸伞出现在了每一个小朋友手中,“我不喜欢这种女孩子的东西,我喜欢奥特曼!”,满脸嫌弃的小男孩把粉色的小纸伞紧紧地藏在身后,“好漂亮啊,我要在上面画上小花”,眼睛里藏着星星的女孩子笑着和小纸伞合影纪念。

初次相见,但赠予的依旧是不变的拳拳之情。从芜湖到阜阳,从师大到三合,传孝心热忱,承中华之心。“对于我们来说,孩子们永远是最可爱的。”实践队队长凌德喜表示,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到孝行魅力,体验多彩课堂,这也正是实践团队的所有成员所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做到的。(文学院 文/孔静 柏跃桦 图/李晗)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