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支点。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文化的先行接受者,在文化建设中也担任重要的角色。
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红梅社区暑期爱心支教团队为发挥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向孩子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顶着烈日,奔赴红梅社区,与那里的孩子共赴一场感悟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经典技艺的盛会。
指间画笔守初心
为增强社区孩子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志愿者为社区学生准备了一节特殊的绘画大讲堂。
志愿者有幸邀请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工艺师吴怀逊为学生带来绘画的相关知识。“中国绘画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中国绘画更讲究神韵”吴怀逊说到慷慨激昂处,连手势都变得铿锵有力。
志愿者和学生一起坐在座位上昂头认真聆听,精彩处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自己所处的五、六十年代,绘画条件不好,没有好的笔,好的纸,但也凭着自己的兴趣坚持下来了”吴怀逊讲到这的时候,用手整理了一下衣襟,“绘画最重要的还是有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家长让小孩一股脑地上各种课外补习班,想提高孩子成绩,其实画画也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吴怀逊从绘画的发展历史讲起,接着谈起自己的画画历程,最后给予孩子们意见指导。接近40分钟的讲座,吴怀逊先生一直在讲台前站着,这更加体现出吴怀逊对绘画的敬重与热爱。
讲座结束后,吴怀逊说:“大家有没有兴趣到我的工作室去看看呢!”这句话得到学生热烈的响应,学生们簇拥着吴老师跑出教室。
吴怀逊的画室坐落在红梅社区一个安静的角落,时间在这里留下它来过的痕迹,大大小小的油画和素描画在工作室中有序排列。吴怀逊妻子介绍画室中的作品都是吴老师精心收藏的作品,志愿者和孩子在画作前驻足观赏。
“旧北阁子也。室方丈余,可容一人居”不大不小的两间房内有着独属吴老的光彩精神世界。这座画室也见证和陪伴了吴怀逊的发展过程。私人画室成立30余年,近百名学生都有不错的发展,两个女儿也分别在厦门和北京任教,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两间狭小的房间内容纳了20余名学生和志愿者,吴怀逊动情地说:我承认我老了,但每次看到年轻时所获得的荣誉,便觉得心中依旧热血沸腾,我现在仍在创作,这已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了,只是为了当初的那份初心。
尺寸剪纸葆童心
“剪纸这个技艺既能促进手脑并用,又能提高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参与其中,培养兴趣与爱好。”副队长王艺在前一天准备会上这样强调。
教室里明显已经叽叽喳喳沸腾开了,王艺拿着剪刀、画笔和剪纸成品走进教室,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手中的剪纸。“老师,你手中的那个就是剪纸嘛?可真好看”。“大家先认真看一遍,我先来做个示范,接下来就靠你们自己来创作”王艺对着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孩子说。
折纸一方一正,铅笔勾勒出具体形状,剪刀注意区分剪与不剪的部分,具体步骤做完后,王艺把一个红色的大雪花举起给学生观看。剪纸作品形状有秩,左右对称。这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显示着民间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接到王艺分发的剪纸工具后,都在埋头尝试。
“老师,这个线条怎么画呢?”
“这个线条应该画在这。”
“老师,我画好了,你能帮我剪一下嘛!”
“好的,来,我来帮你剪”。
剪纸活动不仅对学生是一个极好的艺术培养,对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剪纸本质就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本身不难。志愿者寓教于乐,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传统工艺的可贵之处。
咏唱诗词驻经典
电视上的古诗词、汉字听写、经典朗诵大放异彩,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这些节目不仅让孩子体会到观看电视媒体的乐趣,更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传播性。
志愿者通过放映《经典咏流传》的形式让孩子有声有感地接触古诗词之美。节目伊始,经典熟悉的梁祝婉转飘扬,志愿者吴佳怡向孩子们介绍:“《梁祝》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这首曲子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这时,电视的画面中,著名的钢琴家巫漪丽老师和小提琴家吕思清老师联合演奏,不光是电视机的观众,现场观看节目的学生和志愿者都被这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乐曲给吸引住了!
节目接近尾声,志愿者问孩子们:“你们看完过后的感受是什么?”“好听!”座位上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除了这些感受呢,你们没人觉得里面的古诗词唱得挺好听的嘛!”志愿者试图引起孩子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位男孩举起手回答:“老师,我觉得这个节目中的古诗词唱得可真好听,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古诗词还可以这样唱呢,太好听了,我要好好学古诗,争取自己也能把古诗唱出来!”志愿者对这位男孩赞许地点了点头。
文化传承并不难,一副图画、一张剪纸、一段诗词,都能唤醒孩子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据了解,安徽师大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在红梅社区开设绘画、剪纸、诗词等活动已经有十余年,这次的活动是对以往五四爱心学校类似活动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记忆的兴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是志愿者一直坚守的初心、目标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