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李平教授教学公开课:《文心雕龙》精读

编辑:刘倩 预审:饶宏泉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2-11-24

 

     11月23日上午,文学院李平老师在行知楼2050301教室,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文心雕龙》精读”公开课。偌大的教室座无虚席,文学院院长项念东老师、博士研究生姜周群、尹珺等观摩了此次教学活动。

“构成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上课伊始,李老师就以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文学作品内容层和形式层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文心雕龙·情采》篇讲读。

在对《情采》篇的具体分析中,李老师为同学们提炼出该篇潜在的正——反——合的逻辑脉络。首先,刘勰从普遍性的角度提出了情(质)与采(文)的相互依存关系:“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接着,刘勰又针对当时文坛“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轻艳浮华文风,提出在情(质)与采(文)的关系中,应该以质为本,即认为内容是首要的、决定形式的因素: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最后,在强调以情(质)为本的同时,刘勰并不忽视文采的重要性。《情采》开篇就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刘勰通过例举《孝经》《老子》《庄子》《韩非子》的例子,证明文学作品“其为彪炳,缛采名矣”,认为文采在作品中不可或缺,从而肯定了情(质)与采(文)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这就回到了文质相映,情采并茂的正题上。

通过层层推进的文本剖析,李老师把同学们带进来了《文心雕龙·情采》篇的深层结构之中,进而使同学们把握了刘勰有关情(质)与采(文)关系的一般普遍性观点、具体针对性观点和综合全面性观点。文本分析结束后,李老师又引发同学们思考刘勰为何不以“文质”而以“情采”为该篇命名?经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了刘勰关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论述,不以“文质”名篇而称为“情采”,既突出了“情”在创作中的地位,又肯定了“采”的形式之美,不仅反映了魏晋文学观念的进化,而且对纠正齐梁文弊也有一定意义。

临近课堂尾声,李老师征引徐渭《萧甫诗序》所谓“有诗而无诗人”和“有诗人而无诗”的观点,与《情采》篇所说的“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相互比照,提醒同学们撰写文章时要抒发真情实感,像刘勰强调的那样“为情而造文”。

    “知识是传授不完的,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这是李老师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他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积极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走进《文心雕龙》的经典世界。李老师的教学内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知识框架安排合理、紧贴学情。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到了精读文本、深入思考的方法。本次公开课不仅展现了李平老师高深的学问修养和教学水平,也体现出文学院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图/文 董毓祺)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