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筑梦青春,学当躬身实践。又是一年三下乡,秉承着“趣味教学”的理念,怀揣着“教学相长”的初心,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趣味语言与写作团队的1名指导教师和12位队员,奔赴数百公里之外的蔡庙小学,寓教于“趣”,为这一群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品趣味语言、书心中梦想的教学活动。
序曲:齐心协力共谋划
团队注重发挥成员各自优势,围绕“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搭建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将普通话引入生活,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等多方面活动,帮助当地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成长进步。实践前期,团队先后自主设计队旗、队徽、队服,编写实践课程教材,签订安全承诺书。团队根据实践地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从寓言故事、绘本、五禽戏、诗词吟唱、汉字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设计,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国学诵读》《趣学:趣味语言与写作》两本主干教材,并将经典篇章《三字经》与充满节奏感的音乐相结合,设计了一套三字经广播操。“小学时我就因语文课本中那双求知的大眼睛而感到深深震撼,如今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我终于能够尽我所能带给这些孩子们知识和快乐。”一名队员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前奏:骄阳之下初启程
从长江之畔的芜湖到淮河之滨的淮南,200多公里,四个多小时,路途的遥远与时间的漫长并没有消磨团队队员对本次实践的热情与期待。7月16日下午,蔡庙小学校长王李亲切地接见了到达实践地的团队成员,并与各位队员进行了深入交谈。他先对成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从食宿、教学、安全等方面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团队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他希望团队能够紧紧围绕实践主题,将国学带入课堂并传承下去。“13名教师72名学生,如你们所见,这所小学并不大却承载着我的梦想,孩子的未来、家长的期盼都是我长期走下去的动力。”王校长的话让志愿者们深有感触,也更加明白了此次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初响:全力以赴新征途
7月17日,孩子们一早便来到蔡庙小学参加团队趣味语言与写作课程班的报名。“你叫什么名字?”“你念几年级了?”团队队员用热情与友好逐渐消除了孩子们初来时的羞涩与拘谨。“你们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来到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的小孩,我是真的感谢你们呀!”一名学生家长由衷感叹。报名环节结束之后,团队召开了本次课程的开班仪式。蔡庙小学校长王李、指导老师李震、团队队长宁文静分别发言。他们表示,此次实践活动对于孩子们,对于团队队员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相信每个队员、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十五天里获益匪浅。同时,在日常的安全方面,家长们需要上学放学保证接送,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对于实践团队给予理解与支持。实践团队也将会以富有新意的方式为孩子进行课程教学,以文娱结合的内容丰富孩子们的这个暑期,有条不紊地开展趣味语言与写作课程班,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文心绘就创意梦,趣教浸润童真心。这个夏天,团队扬帆起航,融时代活力,铸青春梦想,用趣味语言传递中文情怀,用国学诗篇绘就妙笔篇章,在骄阳似火的盛夏,于几十双渴望的眼睛中,寻求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文/ 汪宇 彭翼然 图/崔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