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时代安徽美学美育研究与学科建设暨皖籍当代美学家书画理论家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

编辑:孙霁雯 预审:项念东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3-10-24

2023年10月14日,由安徽省美学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朱光潜暨皖籍现代美学家研究中心和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新时代安徽美学美育研究与学科建设暨皖籍当代美学家书画理论家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合肥梅山饭店隆重召开。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苏州城市学院、潍坊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滁州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安徽省美学学会、萧云从研究会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七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会议特邀皖籍当代美学家及书画理论家朱志荣、刘继潮、刘锋杰、陈祥明、钱念孙等知名学者作主题发言,并对上述美学家、书画理论家的学术思想进行研讨交流。

开幕式,由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吴衍发教授主持,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宛小平(张文杰教授代读)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光潜暨皖籍现代美学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侯宏堂以及安徽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史培刚分别致开幕辞。

宛小平教授(张文杰教授代读)首先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皖的全国知名学者和专家、协办本届研讨会的安徽师范大学“朱光潜暨皖籍现代美学家研究中心”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接着,宛小平教授以书面形式提出应做好三个“大文章”:一是做好美学挖掘的大文章;二是做好美学传播的大文章;三是做好美学创新的大文章,从这三方面结合安徽美学发展的实际,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推进创新型文化强省战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路径,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作出应有贡献。

侯宏堂教授首先代表会议协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朱光潜暨皖籍现代美学家研究中心,向百忙之中莅临会场的诸位前辈、老师和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着,侯宏堂教授指出,如何整理、抉发、承传、弘扬皖籍美学先辈的美学思想与美学贡献,是我们晚生后学的学术责任和美学使命;如何发挥美学与艺术学专业优长,去推动新时代安徽美学美育事业的发展与复兴,去引导莘莘学子追求审美的人生,是摆在我们美学美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革除当前学风之弊,真正走出沽名钓誉、陈陈相因、低水平重复、重量不重质的泥淖,让美学美育研究富于创造性,接地气,有情怀,这是我们应有的学术担当和追求。

史培刚主任首先肯定了安徽省美学学会在理论创新和精神文明创新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安徽省美学学会建设和安徽文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主题发言正式开始。第一阶段,由安徽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伏爱华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光潜暨皖籍现代美学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侯宏堂负责评议。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荣以《论中国古代意象思想的当代价值》为题,线上发言。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意象思想,在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和审美批评实践中依然有着重要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意象概念本身迄今还包含着有活力的元素,另一方面它对于现代学者也具有积极的可探索与阐释的空间,以推动它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我们不仅要在当代中西交流和中西融通的学术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意象思想的精髓,而且还要对 20 世纪以来的中西交流的语境中的意象思想予以继承和扬弃。我们要立足传统意象资源,面对20世纪以来“意象”概念的运用实践,接受现代意象运用实践的成果,并汲取其经验教训,充分重视中国古代意象概念作为中国美学理论建构资源的价值,同时也尊重其作为历史遗产的特点,从而建构一个继承传统、借鉴西方、面向当下的意象理论。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钱念孙的发言题目为《安徽三大美学家的学术特点及其启示》。他生动地讲述、深入地阐发了皖籍三大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的学术特点、学术精神及其对我们后学在为人为学方面的启示,强调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有扎实的学问作为根基,要与人生有机结合起来。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安徽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张文杰发言题目为《为中国新诗发展与诗学建构寻找出路——皖籍美学家朱光潜“诗论”创新的三个审美维度》。他认为,朱光潜 “诗论”,从三个方面的审美维度与中西诗学比较的视角“创新”,旨在唤醒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新诗发展和诗学建构探寻新的出路。

大会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安徽艺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张典友主持,萧云从研究会副会长王永林负责评议。

安徽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理论委员会委员、原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刘继潮以《清楚与清醒——新安画派“图真”考察笔记及古典绘画基础理论研究心得》为题发言,指出黄山考察是其古典绘画空间本体基础理论研究的拓展,“游观论”和黄山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古典绘画内在机理和独特路径进行诠释与考察、梳理与厘清;既是对渐江的中国古典写意山水传统“图真”实践形式的重建,也是对真正的独特的中国传统山水“图真”实践的考古式发掘与重现。在发言中,刘继潮教授还针对国内美术史论研究中对于“散点透视”“俯视与鸟瞰”“写实与写意”“近景、中景、远景”等的误读误用,以具体的绘画作品为例证,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阐释。

安徽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安徽中国画学会副主席陈祥明以《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理路——兼论新安画派、黄山画派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发言,认为以中国传统美学、画学体系的“视域”“视界”进行审视与观照,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有着内在理路与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师法古人与师法造化的有机结合,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深度统一,有序传承与借古开今的自律情怀。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锋杰以《姚鼐的“道与艺合”论》为题发言,首先指出姚鼐提出的“道与艺合”的观点,继承了苏轼等人的“有道有艺”思想;尤其是其论文所涉“美”字极多,流风所致,也许正是桐城文脉生成现代美学之一重要契机。接着,刘锋杰教授着重分析了“道与艺合”的思想基础之开放性与审美特性之丰富性。

下午,大会分为两组进行专题研讨。第一组为“书画美学研究”,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衍发、萧云从研究会副会长王永林、滁州学院文传学院教授张文杰、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陈国栋负责主持与评议。

萧云从研究会副会长王永林畅谈了他对刘继潮教授“游观论”的一些思考,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曹明副教授阐发了李可染漓江山水系列作品之题跋“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的深刻蕴涵,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常安妮阐述了“以大观小”之“观”的内涵与发展,安徽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李传玺论述了郭因先生在中西绘画美学比较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安徽省文联王灵均论析了吴玉如书法艺术的渊源与特色。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崔杨柳围绕“体验”“真性”“境界”等三个概念阐发了朱良志先生关于生命存在与生命境界的论说,合肥学院沈燕教授系统考察了宗白华文质论的设计美学意蕴,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代敏论析了黄叶村山水画中的家园意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唐秋霞探讨了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王依桐论析了杜甫《饮中八仙歌》的图像演绎及其文化意义。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袁俊伟揭示了黄宾虹画论的道家美学面相,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胡太南副教授探讨了黄宾虹“民学”美学思想与书法创新的关系,黄山市屯溪中教高级美术教师吴军航论析了渐江书法艺术之特色与渊源,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陈国栋老师系统梳理了安徽版画百年学术史脉络,安徽艺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张典友所长基于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重新阐发了扬雄“书,心画也”命题的深刻内涵。

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丁梦宇对北宋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和当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山水精神进行了深入阐发,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谷敏基于《始平公造像记》《都下帖》之比较系统考察了东晋至魏晋南北朝南北书法的美学差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金钰梳理了学界关于吕凤子文艺思想之研究现状,潍坊学院文博研究院吴有祥老师考述了歙县罗小华之子罗王常的坎坷人生,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王雯钿论析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隐秀”的审美蕴涵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组为“皖籍美学家美学思想及美学美育研究”,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张银飞副教授、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赵东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彭恺副教授、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昉博士负责主持与评议。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赵东教授探讨了朱光潜境界论对庄子哲学的转化,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蒋芳芳重申了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对于中国现代美学“体”与“用”之确立的重要意义,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王珏以《文艺心理学》为例考察了朱光潜基于西方文论的接受与改造,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昉博士论析了朱光潜“人生艺术化”论说背后的中西文化思想交流与融合的方法论蕴涵及现代启示,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王维玉副教授反思了朱光潜早期美学论著中有关逻辑与经验事实的矛盾,安徽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吴煜疏理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朱光潜对“人性论”“人道主义”以及“共同美”的考察。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张银飞副教授考察了朱光潜美学思想对理查兹乃至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借鉴、批判和调和,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田潇赞探讨了朱光潜关于文艺与道德关系的论说中所蕴涵的早期美学研究方法,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曹炜论析了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对于朱光潜主体性美学理论转向的重要意义,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田皓文对朱光潜与艾伦·卡尔松的自然审美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钱洋洋从刚性美与柔性美的角度论析了朱光潜对自然的审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彭恺副教授简要论析了宗白华的新诗文体观及创作实践。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徐颍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宗白华与徐复观关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说,安徽大学哲学学院伏爱华副教授紧扣“感人”之物与“会心”之美论析了张潮《幽梦影》中的自然审美意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钱丹丹和叶帮义教授梳理了从孔子到韩愈、苏轼的“辞达”理论。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马树芳老师探讨了进化心理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美学美育研究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李洋论析了当前“意象思维”讨论中的矛盾问题以及知性在“意象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肥东撮镇镇主任科员孟祥运就“美”与“和美”的认识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会议闭幕式,由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安徽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张文杰主持,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安徽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吴衍发做学会工作汇报和会议总结,表达了对安徽省美学学会未来的展望与期许。至此,新时代安徽美学美育研究与学科建设暨皖籍当代美学家书画理论家学术思想研讨会圆满落幕。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