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作家面对面——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做客“诗江南”讲授“小”的重要性

编辑:阮熹晟 预审:刘飞 终审:戴和圣  发布时间:2023-11-07

为庆祝江南诗社成立四十周年,11月5日下午,文学院“诗江南”系列讲座第四期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开讲。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应邀做“‘小’的重要性”专题讲座,讲座由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方维保教授主持,学院2022级本科生代表12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中,胡弦谈到很多诗歌主题看起来是陈旧的,但是这些主题却经久不衰,重点在于诗歌语言创新,从中诞生新的情感与哲理。胡弦指出想要学会如何写好诗,仅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能走多远离不开个人的语言的创造力,正如米什莱“将观察的细腻储存在诗和激情的狂热中……经得起细节的检验”所说,今天讲座的目的也是希望同学们能从诗歌中感受语言细节的魅力。

紧接着,胡弦为在座同学们带来几首诗歌的分享。他明确表示,抓住诗歌中的“小”,做到由“小”见“大”对于诗歌十分重要,又能从“大”见“小”是更为难得的。在对让•福兰《天籁》的赏析中,他带着同学们抓住诗歌中的“小”,即“旧罐子”的意象剖析“旧罐子”所代表的底层的一类人。又从“钥匙”的“小”展现主人公的有家可归的身份,暗中同“旧罐子”形成对比,体现“旧罐子”的无家可归,至此便又由小见大,从个体指向群体,使得视野一下开阔起来。

结合现状,胡弦表示诗歌本质是思考性的过程,直接插入性的表达难以促成让人称赞的诗,只有找到好的艺术性,才能写出好的诗歌。对此,胡弦给出了有关诗歌的三个关键词:发现、发生、发明。触动人心的诗歌是对于熟悉生活的改造,是打开门法,大中见小。发明,所强调的是诗歌的创造性,拥有创造性就是富有个性化特色,在众多诗人中才能具有辨识度,并且很多时候一首好的诗歌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就是对于诗歌的陌生化处理。

最后,胡弦与在座同学进行了交流沟通,对于同学的提问,他认为古典诗词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每个人需要多积累,从而形成“个人图书馆”,为自己之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方维保随后进行了总结,他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写诗,多创作,在充满逸动的诗心的年纪写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据悉,学院以庆祝江南诗社成立四十周年为契机,持续开展“诗江南”系列讲座,邀请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为学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让同学们在交流中感受文学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开阔文学眼界。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