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凝聚校友力量 献礼九十校庆 ——记文学院“文育四方,情传万里”寻访校友团队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3  发布时间:2017-09-18

有一种感恩,叫做难忘师生情;有一种传承,叫做“厚德、重教、博学、笃行”;有一种缘分,叫做同为师大人;有一种情分,叫做想回家看看。2017年5月,文学院组建了一支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旨在更好地搭建校友联络平台,加强校友们与母校的感情,为师大九十校庆准备一份特殊的贺礼。

聆听校友的故事

团队共有来自文学院各个专业的13名同学,指导老师为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和圣。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就开始整理建系以来的知名校友名录,尤其是在学术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知名学者、教授、专家等。在前期搜集整理校友信息的基础上,团队已顺利采访了26位知名校友,其中博士生导师22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中国社科院储泽祥教授与王灿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与胡晓明教授等。

对于师大的学术精神,校友们纷纷表示,是师大塑造了他们的态度,朱小蔓教授在采访中对团队同学说:“当年跟着张涤华先生后面为了编词典而学习做词条,张先生对学术的严谨和认真感染了我们每个人。”而在教书育人上,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方锡球教授则颇有感慨地说:“师大的老师们对学生平时要求非常严格,但更多的却是深层次的爱护,这对我们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收集到了当年珍贵的物质材料,诸如老照片、课堂笔记、证书等,更多的是校友们尘封多年的青涩往事。

学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曾经在师大求学的校友保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也为院史与校史的编写与修订作出贡献。团队将对素材进行整理,汇编成一本校友风采录,集结出版。

发出校友的声音

除了校友风采录之外,团队还精心为校庆准备一份独具特色的贺礼——祝福视频。负责视频拍摄和剪辑的副队长刘毅阳同学介绍说:“这条视频汇集了校友们的祝福、校史剪影、院史上的重要时刻、诗学中心的风采以及如今文学院的近况等,表达着校友们对学院与母校的深厚情感。”

校友们在录制过程中,都面对镜头说出了内心最真实的话语,时空距离仿佛被突然拉回到当年的青葱与懵懂。有的校友甚至还清楚地记得在踏入校门的感受、在师大吃的第一顿饭菜、翻过的第一本书……“毕业后也偶尔会抽空回来看望老师,回学校的感觉就和回家是一样的。”诸多多年不联系的校友们也通过团队的此次采访行动,重新联系,暖心相聚。一句句真挚的祝福、诚心的问候、殷切的希冀,都包含在简单质朴的言语中。“祝贺母校顺利走过九十年的风雨,也希望文学院的办学越来越出色!”

该视频剪辑完成之后,将由文学院在校内外媒体平台上进行投放,旨在让更多校友能加入到师大九十诞辰的庆贺活动中,同时也是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展示师大与文学院的风采。

传播校友的力量

对于团队的采访而言,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距离与时间上的协调,校友们都工作繁忙,不过都十分积极配合。团队在采访朱小蔓教授之前就提前与她进行了沟通与联系,朱教授对此事格外重视,在团队去南京之前,她就已经开始联系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与在师大共事过的领导同事们,与他们共同回忆当年的往事,“我是师大第一届工农兵学生,时间太久了,很多细节都需要一点一点地想起来,这样才能让同学们的采访有成效,把师大的人文底蕴完整地展示出来。”

正是由于诸多校友的鼎力支持,实践团队的采访活动才能少一些阻力,增添更多温情。目前,团队还在积极联系诸多知名校友,也有一些采访活动正在进行中,为校友风采录和祝福视频累积更多的素材。队长王文柯表示:“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场长久的学习和体验之旅,让我们能与目前学术上的前辈大师们有亲切地交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涵养。”

据了解,文学院将以此次实践团队的活动为起点,组织学院每届的研究生骨干们行动起来,继承并发扬师大九十年来的悠久底蕴和美好情操,让寻访校友的脚步坚定地走下去。(文/徐炜红 图/刘毅阳)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