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梦入哀牢,回忆起孩子们的笑脸。哀牢山的孩子们,你们还好吗?”这是2013年、2016年安徽师大文学院赴云南哀牢山爱心支教的老师李维岩发出的感慨。带着对孩子们的思念与对爱心支教的坚持,6月27日下午,李维岩老师和17个志愿学子组成的安徽师大文学院赴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垭口小学支教团队,踏上了从芜湖前往昆明的火车。持续近三天的路程,跨越赣、湘、贵三省近3600公里的距离,只为与彩云之南的孩子们再次相逢,共赴一场五年之约。
缘起:从心出发皖滇行
“一件事,一旦坚持了下来便显现出了它原本的意义。”李维岩老师如是说。团队已经是第五年奔赴彩云之南开展爱心支教活动,五年的坚守,从2013年仅由13名本科生组织的志愿队,在哀牢山深处的邦庆完小种下约定的种子,到2017年团队构成包含3名研究生和15名本科生,涵盖3个学院、8个专业,赴云南支教已然成为安徽师大文学院学子心中的信仰与坚持。五年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支教点也从邦庆完小扩大至邦庆、垭口、南岸三所小学,彩云之南的爱心支教之路变得愈来愈光辉明亮。
2017年的夏天,团队继2015年之后,再一次获批成为国家级团队,肩负着更重的使命。身为远洋“探海者”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重点支持团队,队员们感到沉甸甸的压力,但正因如此,队员们也更加有信心把持续了五年的“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源情:倾心相赴再相遇
“历时三个月的精心准备,我们编写打印了200余份国学经典教材、安排开展30节艺术课程、设计三份调研问卷,希望在短暂的10天当中,能为孩子们开启一扇世界之窗,让孩子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团队队长魏鑫鑫在出发前介绍道。
由于垭口完小地处哀牢腹地,地广人稀,山路崎岖,交通落后,与外界缺乏联系,孩子们急切地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今年,志愿者们再次出发,深入山区,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智教课程,通过国学早读、艺体教学和英语启蒙,拓展山区学生的眼界;调研“新媒体信息传播对山区学生影响”,在走访、反馈中引发老师、家长们的思考与重视,帮助引导山区学生正确借助新媒体了解山外的世界,坚定他们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决心。
圆梦:相聚垭口爱起航
云雾缭绕的远黛山,白云深处的垭口完小,依旧坐落在哀牢山的半山腰上,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每一年志愿者们的到来。经过一晚的卧铺大巴和一上午的城乡客车的周转,6月30日下午,志愿者们在垭口完小何鹏华校长的带领下顺利抵达目的地。天空飘洒着小雨,山间适宜的温度让志愿者们很快褪去了旅途的疲惫。稍作休整后,家长会在校长的主持下如期召开,队长也借此机会向家长们阐述此次支教行的内容与目的。家长们对志愿者们的到来心怀感激,一位刚从广州务工回来的学生家长说道:“感谢你们每年都来这里,为我们的孩子输送知识,让他们认识山外的世界。”离志愿者们第一次来到哀牢山支教已过去五年之久,无论是对于当地村民来说,亦或是对志愿者们而言,这份支教情怀从未改变。
“同聚垭口,五年皖滇情;开窗明路,共筑云南梦。”在通往垭口完小的路上,沿路蜿蜒不绝的大山就像是一个个有形的屏障阻挡着孩子们认知山外的世界,愿志愿者们的到来,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指明一条路,将支教的种子播撒,将爱心传递到哀牢山间!(文/吴佳文 曾丹扬 图/唐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