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下村寨,不负青春韶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之际,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政策方针,援助乡村地区教育建设,为大别山区的留守儿童带去知识与梦想,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赴河南潢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刘寨小学四年级教室召开开班仪式。本次会议由团队成员昝群主持,有关部门领导、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及刘寨小学的45名孩子们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提前接洽 悉心布置
“喻老师真的会来吗?”前一天傍晚,志愿者们听闻潢川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喻新峰将会莅临开班仪式的消息,有些惊讶而不敢相信。之后,团队成员们再一次确认与会领导名单,并对发言稿和仪式流程设计做出了修改。“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志愿者昝群同学在操场上核对她的主持词。
第二天一大早,志愿者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刚才又来了几个孩子,我们再加几张凳子吧。”由于天气突变,下起了大暴雨,团队把会场设置在了室内,开班仪式开始之前,志愿者们正紧锣密鼓地布置着。装点黑板、张贴队旗、支起话筒,原本普通的教室渐渐变成了一个正规的会场。“等会儿我们都应该怎么做呀?”孩子们有些紧张,拉着志愿者小声问了起来。
各方发言 交流融合
上午九时,开班仪式在整齐、响亮的国歌声中准时开始。孩子们行少先队礼,一个个都站得笔直,神情认真且专注,歌声稚嫩而清脆。接下来,喻老师对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青年大学生有热情、有干劲、有知识、有想法,以自己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为基层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期待,他希望我们能走到最贫困的地区去,深入每家每户,对情况特殊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喻老师还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他建议队员们深入红色文化腹地,依托潢川县、光山县、新县等革命基地的资源,通过参观纪念馆、走访民间村落等形式,学习、传承革命精神,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给我们上课,都要准备很久。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辜负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学生代表郑雅文站在讲台前发言,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对我们的喜爱和信任。听到孩子质朴真诚的话语,志愿者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这些好学上进的孩子们。”本次实践团队的队长陶蓓在发言中如是说。
一片真心 共同呵护
“老师,我系得好看吗?”小男孩有些局促,压低了声音偷偷问道。志愿者弯下腰“好看,你系得最好看了。”孩子们踮起脚,把鲜艳的红领巾系在志愿者的脖子上。孩子们把他们的一颗赤子之心用红领巾传递给了我们,也许他们系得并不是最好看的,但是他们的真心却是最可贵的。
到了图书捐赠的环节,孩子们都伸长了小脑袋,想要看清楚那花花绿绿的封面上都印了什么字。当孩子们捧着书,咧着嘴笑出声来的时候,我们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意义。守护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是志愿者们的初心;为他们传授更多知识,是志愿者们的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树立理想信念,是志愿者们的追求。孩子们给予志愿者的真心,一定会得到同样真诚的回报。
庄严宣誓 传递责任
“我承诺,我们将勤学躬行,秉红烛之德传道,以园丁之情授业,怀仁爱之心解惑,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举起右臂,志愿者们庄严宣誓,既是对刘寨小学师生的承诺,也是对自己职责的明确。
在仪式的最后,进行了授旗活动。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吴校长从孙霁雯老师的手中接过团队的旗子,这是爱心的传递,也是精神的激荡。队旗的传递与交接,代表着学校老师对实践队员极大的信任,也意味着志愿者们从校长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责任。
开班仪式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从此刻起,志愿者将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得、开眼界、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