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皖南芜湖至皖北阜阳,由火车转至大巴,454.7公里的路程跋涉,文学院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自主申请,经院党委批准,成立由辅导员何涛为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他们以青春的名义,用最温柔的姿态和最沉迷的情怀,将六月的期许,七月的热情,赠与阜阳王店镇这片贫困却淳朴的土地上,发挥专业优势,投身扶智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青心孝行,温暖耄耋之心
“爷爷好,我们今年又来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党员何经杨,热情地与贫困户史永风打着招呼,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阜阳王店镇走访慰问贫困老人们,和很多贫困户早已熟识。史永风老人一看到他,脸上就笑开了花。时隔一年,他们仍然记得这个为他们带来诸多温暖的少年。
“农村留守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陪护。”当地扶贫站站长王松雷告诉何经杨。他自发带领同学们来到颍州区王店镇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温情陪护老人们,了解老人们的生活近况和心理状态。“我跟老奶奶聊天,她向我倾诉,虽然她说的方言我不能完全听懂,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精神上的孤独,我想,老人需要的更多是陪伴。”何经杨向同伴们如是说。“一定还要来啊”简单质朴的语言,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入户走访,心系民生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马小苏,秘书学专业本科生党员,暑期回到家乡,将访贫调研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组建扶贫帮扶团队,拟定调研计划,做好扶贫走访的安排。马小苏带领同学在当地扶贫工作人员甘齐齐、“扶贫专干”王松雷的陪同下,深入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社情民情。
走访了一家家贫困户,了解每一户人家的生活状况,她与村民们深入交谈,认真聆听他们受益于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效果,结合“精准扶贫明白卡”,宣讲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为贫困户们释疑解惑,帮助贫困居民更好地了解脱贫政策和国家的相关福利性措施;进一步搜集整理各村各户扶贫问题清单,形成专题报告,助力精准扶贫。
度势弼时,倾心倡议树新风
“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五大专项行动’”阜阳街道旁诸如此类的标语并不少见。
王恒,卓越语文教师实验班入党积极分子,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队长,带领队员开展以“助力专项行动,建设美好乡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传承孝道、助力扶贫与当地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延伸孝的内涵,从对家乡“尽孝”扩展到对国家“尽孝”。他组织同学们拟定策划,撰写倡议书,倡议个体商户和群众响应号召,树立主体意识和环境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携手创建清洁整齐、文明优美的乡镇街区环境。
扶智助贫,特色课程抒情怀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何涛,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党员,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他积极发挥临时党支部与团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带领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志愿帮扶团队,深入王店镇中小学校、学生家庭,调研教育现状。“镇上学校一共只有4位专任音乐教师、2位美术老师,素质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王店镇中心学校校长吕春华无奈地感慨。“我家孩子非常好,很听话,就是学习不够专心,学习兴趣不大,我们很着急。”镇中心小学二年级肖杨的父亲很是焦虑。
为提高当地孩子们的素质能力,他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尽己所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坚持“培养贫困地区孩子”的根本策略,开设“青春孝行,扶智助贫”素养课堂。以“传承孝道文化,扶智助贫行动”为主题,融合主题活动、素拓教育、定制课程,开展为期15天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形成孝亲教育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的体系,致力于寻找最美孝亲少年,募集孝心基金助力孝亲少年梦落实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文学院学生党员在火热的暑期实践中,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休学、不断档、不落空”,甘于奉献,勇担责任,用专业本领浇灌美丽中国梦,以先锋姿态展现魅力风采,以实际行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文/李子兰 何涛 彭翼然 图/乔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