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学海导航系列讲座之“唱念做打——戏曲元素在经典电影故事片中的叙事意义”在文学院行政楼三楼报告厅如期开讲。美国凡萨大学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博士、北美口传暨表演文学国际研究学会会长都文伟应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主持,文学院张华、黄静老师,16级辅导员赵瑜、李维岩出席讲座,文学院各年级各专业近百名学生、戏剧影视学专业全体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都文伟教授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口传文学为切入点,简要点明了讲座的两大主题,即戏曲音乐与唱段被用作非戏曲故事片的叙事模式和如何运用音乐主题来深化思想主题。在阐述第一个主题时,都教授截取了一些影片中的经典戏曲唱段作为例子,为同学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为例,都教授指出,陕西碗碗腔的唱段作为一条隐喻的线索,连接了电影中的所有重要叙事片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中的戏曲片段,都教授认为,这两部影片都成功运用戏曲唱段作为整个故事的叙事中心和有机链接,巧妙地做到了情节与主题内涵的交相呼应。同时,影片中的戏曲唱词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风貌,让观众在唱段的聆听中细细品味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在谈到如何运用音乐主题来深化思想主题时,都教授以《活着》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戏曲来体现影片主题思想的拍摄手法,并强调了戏曲音乐和唱段作为符号的重要作用,认为其能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而这种特定文化元素的强化和回响,将会成为一种鲜明的文化象征。
讲座结束后,都文伟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教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此外,都教授还邀请到场的部分同学和老师现场即兴演唱了几段经典唱词,并给出专业的指导和评价。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同学们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都文伟教授的讲座视角新颖独到,将戏曲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戏曲研究的兴趣。同时,本场讲座也为广大文学院的学生,尤其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更多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新途径。(文/彭翼然阚薇薇 图/刘珍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