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0:30,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之邀,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黄笑山教授、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军教授做客“语言学沙龙”第二十九期。本次沙龙由储泰松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教研室、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詹绪左、崔达送、汪红艳、朱蕾、潘晓军、顾军、徐建等老师及部分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共20余人参加。本次沙龙由杨军教授主讲“《经典释文》反切结构的类型、层级及音韵性质”。
《经典释文》是一部汇集汉魏六朝音义材料的著作,是汉语音韵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因其在流传过程中遭后人篡改,如何鉴别和把握后人篡改的反切成为《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的难点,也成为《释文》音注研究的关键。杨军教授通过对《释文》反切结构的细致分析,发现《释文》反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古反切、“等第开合”一致的新反切和“准直音”式的新反切。首次提出后两种类型的新反切是以唐代长安为中心的标准读书音系统的反映。杨教授再通过《释文》反切与慧琳《一切经音义》等反切材料的比较及相关文献考证,首次提出批量改造《经典释文》始于唐玄宗时期,纠正了前人将篡改《释文》归咎于宋人的错误认识。最后,杨军教授还分享了自己30多年来研读《释文》的感悟,勉励后学在读书、写作时要敢于质疑。杨军教授严谨周密的论证思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令参与者折服。
黄笑山教授作为本次沙龙的点评嘉宾,充分肯定了杨军教授文献考据与音韵史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及细致深入的材料整理能力,高度评价了杨军教授的发现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储泰松教授、詹绪左教授、崔达送教授还就新的时代形势下如何利用新方法、新观念、新视角将一些传统话题推陈出新等问题与杨军教授、黄笑山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沙龙活动现场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参与者收益颇丰,取得了圆满成功。(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