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奔赴沂蒙山,接力传递支教情。近日,文学院赴山东孟良崮“追寻红色记忆,打造创新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0人,经过20多个小时的行程,跨越千里远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固中学,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跋山涉水见真情
坐着北上的列车,从洪水肆虐的长江流域跋涉到艳阳高照的北方县城蒙阴县孟良崮中学,一路的辗转奔波并没有减退团队的热情,在黎明破晓时分抵达目的地,开启新征程。初识孟良崮中学,这个位于蒙山边的学校有着原始的质朴与静谧,校园的简陋、交通的闭塞、语言的障碍等无疑是团队进行支教活动的难题,也正因为如此,团队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展愈加成熟,逐渐走向正轨。
朝阳冉冉升起,步伐坚定向前。7月8日早晨,在队员们周密的策划下,新生暑期夏令营报名入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学生们根据安排入住学生公寓、打扫布置教室,担任支教活动中的两位班主任也很快适应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模式,与学生们逐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其次校长、班主任与学生代表就学校食宿方面等问题进行了协商会谈,从管理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支教活动体系。师生见面会上,队员们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透彻了解学生基本状况及学校教学情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管理及班级建设工作。
创新实践丰课堂,寓教于乐趣味多。支教活动坚持以第二课堂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充分发掘潜在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内容及形式上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宗旨落到实处,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千里相逢暖心田
在7月9日上午9点,校方与实践团队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了首次对接会,队长牛硕主持会议。孟良崮中学校长公茂全首先对大学生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之后他向队员们介绍了孟良崮中学的办学历程,重现了该校悠久的红色革命教育历史,同时也希望团队能够在未来半个月的实践过程中真正体悟沂蒙精神、并为学生们输送知识,传递希望。团队指导教师、文学院辅导员孙霁雯对孟良崮中学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实践活动的背景和内容安排,期待达到双赢效果。会上,团队副队长何昕、教学组长吴健先后为校长详细介绍了红色教育活动与创新课堂的相关准备情况,教学主任刘乃奎对团队方案表示赞同,并提出了在未来双方如何更好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会后,团队在教学楼前举行开班典礼。全体奏唱国歌后,队长牛硕作为代表发言,并带领全体志愿者庄严宣誓,表达了对未来支教工作的信心与决心。随后,宣传组成员与公茂全校长做了一期面对面的访谈。公校长针对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支教情况,指出目前的高校学生支教活动应当在内容和形式上双向地进行创新,落到实处。“你们的今天就是娃娃们的明天,希望你们能给他们带来正能量。”
由于学生们大多来自不同的班级,大伙儿初次见面还尚未熟悉,于是在典礼结束后,学生们在吴健、甘国莹两位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回到班级,通过游戏“相逢是缘”的方式认识对方。孩子们按照座位互相说出对方的名字,有的孩子忘了前面同学的名字,班主任便引导他们握住对方的手相视一笑,并一起大声喊:“认识你很高兴!”尴尬化解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因为陌生而胆怯的小脸上渐渐浮现出开心的笑容,与队员们也越来越熟络起来,一声声稚嫩的“大哥哥”“大姐姐”叫的火热亲切,如汩汩清泉流进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田。



寓教于乐育人忙
9日下午,综合楼前的小广场边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吴健、甘国莹两位班主任以及活动组小伙伴的带领下,同学们共同参与了以“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鸡毛传信”、“勇炸碉堡”以及“统一战线”三项游戏项目成功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本次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中,每项游戏的来历均与革命故事有关。例如“鸡毛传信”便是来源于抗战时期的武装组织和游击队所通行的秘密情报,而在此次游戏中,“鸡毛传信”的游戏规则则是由排头的同学根据一首红歌的名字描画出大致的图像,依次交给后一位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描摹,最后一位同学根据前一位同学画的图像猜出歌名。其中,一位名叫邵明丽的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在纸上画满了映山红,当记者追问其原因时,她动情地讲到,“俺村里有位老红军,以前一到春天,后山的映山红开得漫山遍野,他说那血红的颜色就是由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祖国的江山得之不易。”
支教团队的老师们也先后踊跃地参与进游戏的队伍中,七年级班主任吴健老师坦言道:“此次的红色主题运动会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与创新价值,达到了让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同时,与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此外,来自活动组的王强同学同样感慨万千:“看到自己在这群可爱的弟弟妹妹中赢得了高人气,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为他们带来快乐也让我们收获了成倍的幸福。”
追寻红色记忆,打造创新课堂。安徽师范大学赴山东孟良崮中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坚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们的明天保驾护航。(文学院 何昕 李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