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传统文化润泽童心,国学经典守护童真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1  发布时间:2016-07-09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老师了。”孙校长认真地和队员们说道。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阜南育蕾小学国学支教团队本着“守真、守正”的主题,正式开启了国学支教之旅。

创意:开学第一课,很高兴认识你

“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一眼就记住我呢?”团队的小老师们开始为“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发愁了。经过热烈的讨论,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决定采用“创意名片”的方式介绍自己。在深夜星光的陪伴之下,粉色的爱心、可爱的小章鱼、彩色的太阳花等各种各样的卡通名片在小老师们的手中诞生了。

生动有趣的名片设计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那你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名片嘛?”孩子们拉长声调:“想……”接下来,在大学生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独立设计自己的名片。随后,通过展示自己的名片,师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亲手设计自己的特色名片,不仅有创意,更有心意。

创新:你们的课真有趣啊

实践团队突破传统的支教模式,不仅以国学经典为课程教学,还加入剪纸、吟诵、汉舞、书法等一系列兴趣活动课程,孩子们兴趣浓厚、反响热烈。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不情愿地前来补习,长长的睫毛被泪水浸湿了。“我们有很多有趣的课程,有剪纸、书法,还有吟诵、手语舞,好多好多。”“老师,我想学剪纸。”孩子破涕为笑。

活动课程之后,孩子们和小老师愉快地相处了一下午。剪纸课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手语舞课上,一丝不苟地学习每一个手语动作,学唱每一句歌词;书法课上,学生们认真地学习握笔姿势。傍晚放学时,孩子们礼貌而亲切地和老师们告别。“老师,你们的课真有趣啊。”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一张张充满笑容的脸庞。

创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次国学支教中,大学生老师们以学生兴趣为引领,激发孩子们对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早晨的朗朗读书声,课堂上的踊跃发言,午休时的安静乖巧,活动课上的认真积极,值日时的积极主动,这一群刚刚结识的师生,正在慢慢地融合在一起。

课业课程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实践团队借此机会,利用孩子们的暑假时间,改变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诵读模式,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方式和氛围,把孩子们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守护童心之真,以孩子们的兴趣为课程引领;坚守传统之正,以优秀中华文化为课程目标。国学支教团队创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打造“有创意、敢创新、能创造”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文学院文/唐霞 图/李倩倩)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