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青春伴夕阳,爱心育蓓蕾—文学院志愿者防汛安置点弘扬孝文化

编辑:文学院辅导员1  发布时间:2016-07-18

今年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给鄂皖苏等地带来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多地受灾,汛情严峻。安徽师大“爱育新蕾”暑期关爱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深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小学安置点,传递温暖与爱心,奉献青春与力量,助力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

倾情陪护,奉献孝心

“爷爷奶奶,我们是新来的志愿者,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把我们当作你们的孙子孙女吧!”伴随着灾民意外又惊喜的眼光,志愿者们在安置点总负责人、镜湖小学校长的指导下,开始了关爱服务活动。简陋的桌椅、拼凑的床铺、薄薄的垫絮、杂乱的用具堆在一边,看着这样的环境,队员们有些吃惊。13个教室,志愿者们分成三个小队,每一个小队负责一个教室物品的搬运、整理以及打扫,“你们都是好孩子,放假还来这里做志愿活动,帮我们搬东西,辛苦你们了。”413教室内一位靠窗而坐的老人心疼地看着大汗淋漓的志愿者们。“看着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我更加明白了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下去的决心。”志愿者汪紫娟如是说。

除了安置点负责人统筹安排的工作,志愿者们还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仔细检查每个热水瓶里的水,只要发现空水瓶,就主动下楼为老人打满热水。一到送饭时间,志愿者们总是主动帮助老人送饭上楼,并且老人们用餐结束后,仔细地收拾好桌子,看着老人休息后再去出门买饭。志愿者徐畅在无意中发现安置点内只有一部电话,“我们不会用手机,没有办法经常与孩子们通话。”张爷爷无奈地讲,“而且,孩子们在外面忙着挣钱,也没有办法经常回来看看。”得知这一情况后,志愿者们自发地把自己的手机给老人使用,告诉老人如何使用,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们聊天,并且教老人使用手机软件,借助微信等平台让老人们与自己的子女视频聊天。此外,为了丰富老人们的暑假生活,志愿者们为老人拍下各种逗趣的照片,传给他们的子女。“看着他们这样,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在身边一样,什么都给你安排得好好的,都不用自己操心。”志愿者们倾情陪护,将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用真心陪伴他们。

别样教导,培育孝心

志愿者们每日对老人的照顾,无形中影响了安置点的孩子们,激发了孩子们对孝文化的好奇,志愿者们便精心准备有关孝文化的课程,经过志愿者们的反复讨论,决定以《孝弟三百千》为教材,并且精心编写93页的教案。《孝经》里的行孝之道,经典古人的孝行之举,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朗朗上口的韵律吟诵,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让“孝”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具体的形象。

“孝,不是教会孩子们道理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 在读经的基础上,志愿者们以手工实践为形式,以自制贺卡为载体,以孝道传承和感恩教育为核心,借助别出心裁的“感恩孝行”三行情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孝文化。乐天派小女孩张淑宁喜笑颜开地写下“希望爸爸妈妈,一直健康,不会生病。”文静的小女孩周天爱深情写下“爸爸妈妈,你是我心中的天使。我想你们!我好想再听你们啰嗦一次!”平日里有些调皮的小男孩周浩鹏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下“爸妈,虽然你们不再我的身边,但是志愿者哥哥、姐姐对我们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我。” 字里行间不仅饱含了孩子们对父母的爱,也浸润了孩子们对传统孝文化的理解。

最美孝行,传递孝心

“姐姐,我昨天又帮助大家把垃圾丢到垃圾桶了,是不是很棒?” 周浩鹏扬起大大的笑脸说。昔日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已经会主动帮忙把爷爷奶奶的饭食带上楼,不让老人家来回奔波,在用餐结束后,主动收拾桌子,整理垃圾,还帮助更小的小朋友丢掉垃圾。“她现在真的是我的小棉袄”,在母亲打开水回来后,张淑宁会主动送上毛巾给母亲擦汗,在晚上睡觉之前,帮助母亲铺好床单,第二天自己整理床铺。小女孩周天爱时常在奶奶坐下休息的时候,主动为奶奶捏捏肩膀,捶捶背,减轻奶奶的疲劳程度。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孝文化,而且开始在生活中践行孝文化,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青春伴夕阳,爱心育蓓蕾。志愿者们秉持赤子之心,从自身做起,以孝为先,用炽热的内心温暖了防汛安置点的老人和孩子,用热血青春传承与力行孝文化。 (文/张柯冉 何涛 沈时 图/徐畅)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