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汉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番茶道,清静古拙韵味悠长;一篇家训,吟诵涵咏明理修身。即使七月的芜湖因为暴雨洪涝显得阴霾灰暗,文学院“爱育新蕾”暑期关爱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仍不惧风雨来到芜湖镜湖小学防汛安置点,用中国传统文化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
礼仪先行,章服承美
“那些身着红色衣服的人是古代来的吗?”走廊上,人头攒动,大家纷纷被身着正红色汉服的志愿者们吸引住,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灰暗的天气里格外的显眼。志愿者们身着正红色的汉服,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礼仪,顿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志愿者们的细心讲解下,孩子们对汉服这一传统服饰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老师,我们想要自己的汉服!”孩子们围在志愿者周围,眼神里满是期待。志愿者们将提前准备好的报纸铺开,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汉服设计、“定制”工作,孩子们的小脑袋中充满着奇思妙想,志愿者们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公主风、护卫风、侠女风……一个多小时后,一件件有心意更有新意的汉服跃然纸上。换上自己制作的报纸汉服后,小小设计师又化身为小小模特,和志愿者们一起走上T台,将对传统文化礼仪的理解转化为废旧报纸的自主创意设计,在安置点的教室里上演了一场别young的汉服秀。
茶香古韵,悠远流长
“老师你要请我们喝茶吗?”小朋友新奇地看着志愿者冯瑞芳。志愿者冯瑞芳一袭红衣,将白瓷茶具一一排开,手法熟练优雅,沸水冲泡,茶香悠悠,孩子们围在表演茶道的桌子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志愿者手中的茶器,不时发出惊奇的赞叹声,清新淡雅的茶香在安置点的教室里弥漫开来,“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有些吵,但是现在感觉好安静好舒服呀”,小男孩周建轻轻地放下茶杯,微笑着看着志愿者冯瑞芳。志愿者们带着成套的茶具坐了近一个小时的车来到安置点,为孩子们表演茶艺,让他们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悠长意韵,引领孩子们在心中种下爱茶的种子,以形成净化心灵、学习传统、体悟人生的燎原之势。“茶我喝了好多年了,但是茶艺表演还是第一次见到。”窗外的张大爷循着茶香也忍不住走进教室,欣赏志愿者的茶艺表演,他高度赞赏了志愿者的茶艺表演,并且把自己的老伴也喊来一起欣赏,全场其乐融融,大家都陶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悠长意蕴之中。
朗朗书声,礼乐齐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安置点的教室里传出朗朗书声,志愿者们按照丰子恺的22遍读书法,采用多样化的读书方式,个人领读、分组诵读、集体诵读、吟诵吟唱相结合,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篇目《朱子治家格言》,寓教于乐,志愿者结合实际,请孩子们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节俭小故事,引导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力行中国传统节俭美德,在传统文化中找寻为人处事、修身治家的道理。安置点内,志愿者们的讲解耐心细致,动情感人,他们与孩子相伴的情感,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更加浓厚起来。
“虽然我们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有限,但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平和、豁达的成长力量。这几天看着他们纯真的笑容和专注的神情,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志愿者张柯冉如是说。汉服鲜明艳丽,茶道古韵悠长,诵读明理修身。新意与心意融合,传统与创意交织,志愿者们创新形式,以传统文化为桨,做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摆渡人,让传统文化栖居“新蕾”的心灵。(文/方铭 沈时 图/徐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