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段时光,大雨倾盆,漫天的乌云遮住人们前进的方向,青春奉献的星火却将这里点亮。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心系新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爱和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里,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吐露芬芳。近日,文学院赴宿松“爱育新蕾”关爱服务团队开始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开启寻梦“心”篇章
宿松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大别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于一体的县,留守儿童众多,“希望有人陪伴”、“走出大山”、“想上一次音体美课”是那里孩子们最质朴也最强烈的梦想。从4月初到7月初,搜集资料、策划活动、实地听课、模拟上课、编订教材,每一个日夜,志愿者们为一个共同的信念聚集起来——爱育新蕾,从心出发。
然而当团队成员们准备出发时,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接踵而来,从6月开始,宿松遭受持续强降雨,全县大面积受灾。7月2日,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宿松县降雨量位居全国第一,汛情严峻……大雨阻断了团队成员去宿松的路。继续实践?活动暂缓?团队解散?经历了三个多月的辛苦准备,志愿者们经过反复激烈地讨论,最终从安全第一的原则角度考虑放弃去宿松县开展实践活动,但仍然坚持想用青春张力和责任担当为宿松与师大贡献青年正能量。

坚定追梦“心”力量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虽然大雨阻断了我们去宿松的路,但是却剪不断我们对宿松的情,团队成员依靠网络等多个平台、渠道积极开展“情系宿松”系列活动。
手写寄语送祝福,青春能量我传播。积极发动师大老师和同学们以手写寄语、定格祝福的形式为宿松送去关爱与祝福。文学院副院长王昊表示“水灾虽可怕,精神不能垮。宿松人民加油,师大文院人力挺您!”文学院教授、团队指导老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崔达送期许“爱心永在,期待来年。”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潘晓军老师送上祝福“希望永存,未来更好。”团队指导老师、辅导员何涛祝愿“雨过天气,一切安好。”文学院辅导员赵静老师坚定地写下“宿松,加油!”字里行间的话语感人至深,魅力宿松、安庆宿松公安在线等多家官方微博账号转发,网友们纷纷赞赏此举“温暖人心”、“爱心满满”。
滴水成河汇爱心,积沙成塔凝群力。成员们依靠众筹网等平台上募集善款,芜湖国学大讲堂、鸠江区文化馆等公益组织也纷纷捐赠大量《孝弟三百千》、《弟子规》等书籍,“情系宿松”行动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



再起筑梦“心”征程
“趁年轻,我们想做一件晴朗的事”,团队成员所在地芜湖同样汛情严重,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活动方案,在开展“情系宿松”系列活动的同时,积极响应防汛救灾集结号,投身芜湖镜湖小学灾民安置点开展为期7天的抗洪抢险志愿服务活动。看着教室里住满了老人、孩子,讲台、课桌上铺满了生活用品,志愿者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冲击,“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些场面,现在深入一线,真的能强烈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和灾情,阴暗的天气让许多人颠沛流离,但我们依旧可以做一件晴朗的事”,队员马小苏如是说。7月6日,团队成员在镜湖小学13个教室利用班级黑板报开展防汛、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精心制定“防洪安全”手册,为受灾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呵护新蕾健康快乐成长。


据悉,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团队成员将围绕一个主题“爱育新蕾”,两条主线——师大和宿松,不忘初心,密切关注宿松最新动态,将“情系宿松”行动做得有新意更有心意;坚定奉献,在镜湖小学灾民安置点开展“向阳花开——心理辅导训练营”、“心心相印——温暖成长感恩行”、“携手同行——防洪安全情景剧展”等系列活动,呵护新蕾健康,深化亲情陪伴。
爱育新蕾,从心出发。一场大雨改变了团队所有的计划,但不变的是志愿者们的初心与坚定,“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相信甘寂寞、肯奉献的“向阳花”们,依旧能在这场抗洪救灾攻坚战绽放青春光彩!(文学院 沈时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