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文学院“青春丝语”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在敬文报告厅精彩开讲。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安徽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路丙辉老师应邀为文学院学生带来精彩的讲座——大学之友,辅导员汪旭老师、文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到场聆听。讲座由15级辅导员孙霁雯主持。
“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说三遍;重要的阶段,我们却只有一遍。借此机会,我想和同学们聊一聊如何把握大学的时光,真正交几位终身受益的‘朋友’。”路丙辉老师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迅速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你们要交的第一位朋友沉默寡言、内有乾坤,名叫书籍。”路老师把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与他的大学时代相对比,从他当年的“点烛读书”、“如饥似渴”与如今我们“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图书馆”、“不知所措”不难看出现代人不再有“无书可读”的苦恼,却多了“有书无心”的无奈。但在任何时代,读书都是积累知识、增长智慧、开阔眼界、提高涵养的基本途径。在大学,我们所读的书,除了应付上课考试的教材,更多的应该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名著。路老师结合学生时代的经验告诫我们:要从手边第一本书开始读,不急功近利、朝秦暮楚,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只有坚持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才能领悟读书好的真谛。
“你们要交的第二位朋友传道授业、默默耕耘,名叫老师。”路老师从自身经历缓缓道来,讲解生动,妙语连珠。他认为在大学里,老师不只是教会你们做事的本领,更多的是传授给你们做人的道理。大学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为你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给同学们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他希望大家要倍加珍惜学生的身份,倍加珍惜师长的教诲,在课堂内外多向他们请教问题,多和他们交流思想,主动与老师做朋友。
“你们要交的第三位朋友并肩而行、相处最久,名叫同学。”在人生旅途的不同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意气风发,经历不同,个性有别。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可以制造刺耳的噪音,也可以奏响美妙的乐曲,一切取决于自己如何处理。路老师在讲话中提出了这几个词语:“主动、热情、关怀、尊重、给予、友善、欣赏”,并说:“大学时代的同学情谊真挚纯洁、相伴一生、弥足珍贵。希望大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铭记这些,共同进步。”
最后,辅导员孙霁雯老师为本次妙趣横生的讲座作精彩总结,希望大家能通过聆听此次讲座汲取智慧与经验,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好与三个“朋友”的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成长。此次“大学之友”的专题讲座,有利于同学们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洽的寝室氛围,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及人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5级汉非专业 平韵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