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仰慕前贤,立志报国——杨国宜教授为文学院团校学员授课

编辑:孙霁雯  发布时间:2016-05-24

5月21日下午2时,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导师杨国宜教授应邀来到文学院,为文学院第七期薪火团校全体学员及大一主要班干带来题为“清官包拯的廉政思想和实践”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15级辅导员汪旭老师主持,辅导员孙霁雯老师与百余名同学到场聆听。

85岁高龄的杨国宜教授依旧精神矍铄,他用历史学家深广的视野从“以民为本、为民制产、为民请命、为民父母、为民作主、自我修养”的“六要”展开论述;以旁征博引的方式,层层深入地阐释和剖析了一代清官名臣为民邦本、轻徭薄赋、倡廉革新、以身作则的思想精髓。

“包拯之所以能够成为清官的典型,绝非偶然。这与他长期自觉的修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杨教授随后论证总结,包拯仰慕前贤,立志报国;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一心为公,不结帮派;自奉廉洁,家训刊石;这些都为我们揭示了包拯官运亨通,保持不倒的原因。教授还勉励同学们透过清官包拯的廉政思想和实践的丰富材料,深入研究总结,着重学习包拯“完善人生”的品质,汲取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作为借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目标,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在当下的学生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对先贤的敬畏感和时代的使命感。讲座结束后,杨教授与大家展开亲切互动,和蔼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在两小时的讲座中,杨教授结合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民间故事,为在场学子诠释了包拯成为清官典型的内涵和现实启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同学们纷纷表示收益颇丰,对于以后工作,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文学院 夏小燕)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