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探美学;他心摹手追,笔耕不辍谱新章;他授业解惑,兢兢业业育桃李。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工程领军人才,安徽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乔东义教授。
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探美学
谈及自身投身于美学的缘由,乔老师分别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是兴趣启迪,激发自己学习美学的热情。乔老师于1993年进入安徽师大中文系读本科,在众多文学和语言类课程中,美学以其独特的诗性与思性融合的学科品格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追随兴趣,他阅读了诸如《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等一系列美学著作,奠定了初步的美学根基。
其次是名师引导,渐入门墙。读本科期间,乔东义颇受美学名家汪裕雄先生以及朱良志等老师的影响,言传身教中,渐次领会美学之美。读美学硕士时期,在硕导汪裕雄等教授的引领下,正式步入美学的殿堂,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外美学理论,读了很多中外美学经典文献。后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读美学博士,师从王振复等教授深入研习中国古典美学。如此,乔老师一步步在美学之路上砥砺前行。
最后是教学相长,孜孜以求。大学毕业后,乔老师开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上的主要课程便是美学,以及与美学相关的文艺学等理论课程。因教学工作需要,他努力做到教学相长,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得他在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的掌握上越来越丰富,在美学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长期的耕耘带来丰厚的回报,乔老师先后获批《<五经正义>美学思想研究》《唐代经学的审美诠释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并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数十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五经正义>美学思想研究》等重要著作,相关成果获评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人民出版社年度十大优秀著作奖等。
以美化人,扎根讲坛哺桃李
乔老师一方面在学术殿堂中勤勉不辍,深研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扎根讲坛,哺育桃李。在长期的本科和硕博教育中,他以文传道,以美育人,引导学生研习美学知识和审美理论,促进中文专业教学走向诗与思的融合。
20余年来,乔老师在讲台上辛勤耕耘,先后给本科生上过《美学》《文艺美学》《文艺学美学研究导论》《现当代美学思潮》《文学理论》《中国哲学》《艺术与人生》等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此外,他还在研究生班和博士生班开设与美学、文艺学相关的一些专题课或方法论课程。他努力结合美学等理论课程的学科特性,既注重理论思辨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与文艺等诗性思维的结合。在乔老师看来,美学不仅是理论的学习,亦是审美精神的追求。他力图通过美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领会文艺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他还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将哲学、美学、诗学、文学甚至传统经学等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美学对各学科知识融通和穿透的力量,领悟美学的智慧。
除了教学任务外,乔老师还曾兼任研究生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迄今还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和本科生导师,力图在教育岗位上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乔老师服膺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并认同李泽厚先生“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之说。在多年教学中,他身体力行,以美学为导引,启迪学子心智,涵养学子品行,于细微处彰显审美教育之真谛。
文脉相承,师大情深育英才
乔老师自入安徽师大中文系就读以来,有幸师从汪裕雄、余恕诚、潘啸龙、朱良志等一众学界名宿和精英。且师大文学院,百年学府,底蕴深厚,刘文典、朱光潜、祖保泉等诸多先贤,在国学、美学、诗学等领域卓有建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样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氛围中,乔老师感受着前辈们的学养风范和人格魅力,仰慕其风骨,沾溉其文脉。
乔老师是在师大这片沃土之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对师大和文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采访中,他一方面表达对前辈们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对文学院学子的成长寄予厚望,并结合自己的成长之路谈了几点治学的体会,以供年轻学子们参考。首先是学贵坚持,持之以恒,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很难,唯有坚持不懈,时常学有所得,积少成多,慢慢就有了学养根基;其次是学习的目标尽量高一点、远一点,取法乎上,以业界名家为榜样,多学习名家大家的经典学术;再次是尽量多读书,尤其是那些专业经典书目,要精读细读,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自己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问题意识,从而推陈出新;最后,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做阅读笔记,多练文笔,学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下来,写出来,以写促学。长此以往,积小得为大得,终会学有所成。
深耕美学厚根基,以美化人育英才。乔老师自投身于美学教育事业以来,沉潜低调,勉力前行。在学术研究上,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学中,他循循善诱,以美育人。今后,我们期待着乔老师为师大文学院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