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实务专家”系列讲座第18期】 常河:讲好故事要靠阅读积累

编辑:范栩铜 预审:刘飞 终审:戴和圣  发布时间:2024-10-25

10月24日下午,文学院“实务专家”系列讲座第18期于文典楼F108报告厅开讲,主讲人为《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高级编辑、我校中文系91届校友常河。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项念东主持,学院师生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

常河以中文学子视角,点明了“讲好故事,敬惜文字”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他曾获中国新闻奖和第七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发表了《路丙辉:思政课上的“燃灯者”》《党的生日,“乡村烛光”叶连平这样度过》等文章。在谈到这些文章为何能成为头条时,他说道,“新闻写作要有文本意识,故事内涵要靠阅读积累”。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不愿意回到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往往沉醉于碎片化的“短平快”模式。“新闻写作比拼到最后,比的就是文本内容,拼的就是文本内涵。”常河强调:“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职业工作,我们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在的观念。知识面的广泛覆盖对记者来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在新闻创作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

“做一个杂家,阅读很重要。”曾任江南诗社社长的常河回忆到,在师大读书的四年,是他人生中难忘的阅读时光。身处洋溢着蓬勃诗意的八十年代,他从一个羞涩自卑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名文艺青年,真正做到了“读书和读人比翼齐飞,阅读和行走长天一色”。

文本阅读锻炼形象思维,文字记录呈现影像效果。常河以前文提及的两篇新闻为例,从“小切口小人物小题材”入手,选取故事横截面表现宏大主题,优择“燃灯者”和“烛光”为意象,让语言变得细节生动,余韵徐歇。在谈及为何在2019年采访“丙辉漫谈”创办者路丙辉教授时,他首先提到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从“要在什么样的时间点作新闻?怎么把握分寸?发布后会有什么效果?”等“时、度、效”三个方面来阐释新闻采访的要领。常河从挖掘“燃灯者”路丙辉老师的背后故事,到讲述渔民上岸生活的“三姑娘”陈兰香;从回顾延期高考的歙县“72小时”,到一万五千字的报告文学《山这边,山那边》……他用文字书写内心,将眼光投注问题,把焦点还给焦点,让世界看到世界。

7BF0C

771D0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常河为同学们解答了有关“认知差异”“经典阅读”“情绪茧房”的三个问题,同学们受益匪浅。此次讲座让所有听众感受到了记者工作的人文魅力,中文人更应怀揣心中的一份良知,去讲述我们应当感知的价值。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