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艺术人类学与文学研究的未来”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芜湖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学会艺术人类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杂志、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博士点学科协办。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11月1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项念东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刚首先致开幕词。在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之后,王刚副校长表示,本次会议对推动艺术人类学与文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文学院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为学校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人类学学会艺术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元者在致辞中指出,在学术活动高度活跃的背景下,我们仍需以真问题、高品质的问题、前瞻性问题的挖掘和突破来推动学术发展。他呼吁艺术人类学与文学研究的交叉开拓和协同创新需超越资料梳理、现象描述和西式话语移植的层次,更多地聚焦“文学人类学与全球南方文学”、“人类学美学与美学人类学”等前沿议题的原创性探索,以优质的成果和宏大的学术力量回应时代需求,全面重塑学科形象和学科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常委、副所长单继刚研究员表示,文学与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载体,艺术人类学的整体性与跨文化视角为文学研究突破文本局限提供了崭新路径,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常委、副所长单继刚研究员和辽宁大学徐迎新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大会主题发言。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结合联合国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危机警告,指出艺术人类学应把生态艺术、自然艺术纳入自身的研究范围,助力研究对象的转型。他从模仿自然、回归本色、融合共生三个维度展开,呼吁学者们关注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忧患意识回应全球生态挑战。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以《演化脱轨:机器即将取代人?》为题,梳理了演化—升级、外挂—附体、虚拟—实造、仿冒—反噬、增强—悖论等演化脉络。他强调,技术时代的人类需坚守“精神存在”本质,借文学艺术反思“人是什么”的终极命题。西南民族大学刘波教授评议时指出,两位学者的研究均直面当下的时代真问题,不仅为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更是彰显了人文学者在当下的使命担当。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艺术》主编杨扬在题为《戏剧,作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对象》的发言中指出,当下叙事文学研究存在着一种重小说、轻戏剧的倾向,他呼吁学界走出西方理论框架的桎梏,从而构建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下的戏剧理论。安徽师范大学陈元贵教授结合他十余年的皖南田野调查经验,对江南目连戏抄本整理的学术价值进行了阐发。他强调,江南目连戏其实正为“地方知识”提供了经典研究样本。陈友峰研究员评议称,杨扬教授的主题发言契合本土戏剧研究需求,陈元贵教授的实践考据则为学科提供鲜活案例,二者从不同维度拓宽了文学与艺术的研究路径。


1日下午,会议设三个分会场,与会学者围绕既定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2日上午的大会主题发言由上海戏剧学院杨扬教授主持,辽宁大学徐迎新教授、绍兴文理学院范永康教授评议。大会发言中,上海社会科学院朱恬骅助理研究员运用情境知识理论对文学认知主义作出了人类学美学反思;安徽师范大学张公善副教授通过追溯艺术情感逻辑渊源,强调其抵御智能异化的作用;上海大学石圆圆老师以“行动”叙事探索民间故事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曾澜副研究员对新式艺术人类学“全景式”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进行了阐发;山东大学博士生王彦丁主张以网络阅读民族志破解网络文学“读者批评”的困境。各位学者的发言不仅问题意识突出,并且极具理论前瞻性,得到了评议专家的高度肯定。
分组总结环节中,李清华教授、石圆圆老师和曾澜副研究员作为三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会场的研讨成果。他们指出,与会学者的研究不仅关涉卢卡奇对康德“先验人类学美学”的超越及其启示,涵盖了AI演员情感模态的“仿”真等前沿领域,而且还充分关注到新媒介叙事等议题,注重田野调查与本土化表达,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后,徐新建教授从承继历史、学术修行、代际更新三方面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会议对学科历史梳理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强调学者需注重研究方法的锤炼与学术工具的运用,鼓励年轻学者秉持“科学无国界,不服从任何权威”的精神,推动学科迭代发展。

在闭幕式中,郑元者教授首先对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承办工作表示了感谢。他指出,数字人文发展时代,我们需要时刻警惕数字技术发展对学术原创所造成的冲击以及数字人文自身所遭遇的挑战,他希望与会学者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持续优化议题、加强合作,崇尚正向关联所匹配的学术能量,推动学科专业向更具原创性、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方向发展。
最后,主持人刘波教授宣布会议圆满闭幕。此次研讨会为艺术人类学与文学研究领域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在凝聚学科发展共识,奠基学术研究与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