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上午,文学院“学海导航”系列讲座第259讲在文典楼F108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项开喜教授主讲,由文学院胡承佼副教授主持。文学院100余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项教授关于语言规则与大众言语行为的专题讲座。

项开喜教授以具体语用实例切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观”出发,阐释“知行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映射逻辑。他从实际语言现象出发,围绕事理关系、认知态度与动作行为三个维度,列举语用实例,构建语义关系链,系统阐释了语言表达中“事理-认识-行为”的“三合一”现象。讲解过程中,项教授兼顾通识性与学理性,既降低了语言学理论与概念的专业门槛,又引导听众深入体悟“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他还梳理了认知情感类动词的语义演变模式,从看似分散的语言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与抽象规则。讲座尾声,项教授聚焦于新时代语言学的发展使命,强调语言科学研究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引领大科学时代的学术前沿。
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不同文化背景是否影响事理、道德与认知在语言中的体现”等议题展开交流。项教授从主观意愿、修辞手法及世界观等维度分析相关问题,并结合唐诗《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知”字展开语言学解读,为师生提供了兼具细节与启发性的解答。
通过本次专题讲座,与会师生不仅对语言规则与言语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语言学中的“知行关系”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师生普遍认识到,语言学兼具人文科学与实验科学的双重属性,表示将在后续研究中注重语料的细致描写与朴素探索,加强哲学、逻辑学等跨学科知识积累,助力新时代语言科学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