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大学语文研讨会日前在杭州举行

编辑:俞丽丽  发布时间:2008-04-16
新建网页 1

4月11日至13日,由外研社主办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公共课群建设研讨会”在杭州银江宾馆举行。来自江苏、浙江、安徽、陕西、湖南、湖北等省60余所高校的70余名大学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文学院杨树森教授、俞晓红教授应邀出席。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华东师大博导齐森华教授在大会上发言说,大学语文应以综合性为其基本特征,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应是统一的、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二是大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为其功能,这种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在大学生教育中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是其文献性,它既是古代语文教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国文教育传统的延续,选文经典并具备范式意义,可藉此拓宽我们的视野,对大学生的写作思维有所助益;四是大学语文的教材应慎重选用,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目前教材的多元化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应加以避免;五是教学方法较之以前有很大改变,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改变了原来的单调局面,但仍要用文学的方法来教学,满腔激情地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六是大学语文教学重在实践、建设、示范,应努力实践并推进大学语文教学走向正轨,积极提供新的经验。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导徐兴无教授就“新经典原则”作了深入的阐释说明。他认为,经典文本应是权威与精粹的历史文本,是那些不断被整理、阐释、传授、接受并赋予时代意义的文本;“新经典”还应该具备现代人文意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需求,对经典的认识和利用历代都在变化,新文化运动以后,学者们对经典采取了疑古的科学主义态度,在打破经典政治权威的同时也拓展了经典的范围;关于经典的解读方式,徐教授结合《论语》、《孟子》中的具体论述,详尽阐发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原则的精神底蕴和实践方法,强调在阅读经典时不应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只有锻炼出穿越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才能领略到属于经典核心价值的实践智慧。

俞晓红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我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与现状、选择教材、集体备课、组合授课等具体做法,优选篇目时以人文性、审美性、趣味性和环保主题为标准,将人文精神、审美感受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的教学效果,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杨树森教授在大会上对所选教材的特点和优点、我校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作了充分肯定,并向与会者展示了课文《大自然在反抗》的教学课件,获得大会好评。

(文苑)

(图为大会主席台全景)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