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回首青春的岁月——文学院校友联谊会侧记

编辑:王友群  发布时间:2008-04-23

四月的江南,春雨淅沥,春意盎然。420,在学校举行80周年校庆典礼之后,文学院于当天下午在花津校区圆形报告厅举办了文学院校友联谊会,文学院领导、返校校友以及文学院部分教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此次联谊。联谊会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守鹏主持,胡传志院长向校友们汇报了文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联谊会上,从全国各地返回母校参加校庆的老中青三代校友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我不仅是中文系的学生,还在中文系工作了多年。” 毕业于上世纪50年代中文系的老领导杨新生,现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此番回校与老同学、老同事相聚他感到格外兴奋与亲切,回忆起在师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老人更是津津乐道:“1956年师大中文系始建党支部,当时还是学生的我就担任支部书记的工作。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是很正直的,也是最有社会责任心的,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是我们的责任,这也是中文系的优良传统。大家知道,那个年代的阶级斗争很激烈,但我们系党支部还是尽力保护了一大批老教师。”

现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的白兆麟,是我校中文系上世纪50年代末毕业生。浓浓的“母校情结”使他在听完院领导的办学汇报后感慨万千,他充分肯定文学院这些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联谊会上,教授还把自己多年来的科研成果无偿地捐献给文学院图书馆,竭尽所能为后学提供精神食粮。

原中央教科所所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的朱小蔓教授,对当年教过自己课的老师感情深厚,很多耳熟能详的中文系老教师的名字从她的口中一一道出。她说,此次回校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母校、报答教过自己的老师的。今生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工作,无论身居何职,她都无法忘怀自己的母校,母校的情结已深深烙在心中。

“今天我们是回家看看,叙叙家常。”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姚多忠的眼里,师大文学院已成为了“家”的符号。白手起家创办全国一流职业技术院校的他,心中最清楚创业的艰辛。“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师大校庆,70周年校庆还是在老校区举办的。这十年来,师大的变化天翻地覆,我们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姚多忠校友感慨良多,“风雨兼程八十年了,这次80年校庆将是师大的一个新起点,我们也相信师大的未来会更好。作为校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师大中文系当年培养的众多诗人、作家代表,许春樵深情地说,师大是他们人生启蒙的起点,年青的他们正是在中文系时期做起了作家梦,对文学知识的感性体验都是从中文系开始的。在这里,他们逐步增强了对文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了怎样做人的道理。如今的创作激情和风格的形成都与在中文系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文学的坚持和忠诚也是源于师大老师们对学术的忠诚与态度。他在发表的每一篇作品上都署上“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字样。他以师大今天的变化和发展为荣,他以一名师大毕业生而感到自豪。

校友代表徐成华、牛和荣、张士军、王学龙、佘林颖等也纷纷在联谊会上畅叙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对师大及文学院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杨树森、梅运生等作为文学院老师代表发表自己的即兴感言。联谊会上笑声不断,掌声不绝。场外是春雨涟涟,场内是情意绵绵。

一双双热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流淌在彼此的心田。正如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守鹏在总结时所言:“校友联谊会不仅是感情联系的纽带,更是关乎文学院发展的一个桥梁,有了众多校友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安徽师大文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05新闻 杨蕾 程姝雯)

文学院党委李守鹏书记

文学院院长胡传志教授

50年代校友原校党委杨新生书记

50年代校友安徽大学白兆麟教授

70年代校友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

50年代校友原省人大徐承华秘书长

70年代校友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姚多忠

80年代校友合肥六中副校长牛和荣

80年代校友芜湖县委书记张士军

80年代校友专业作家许春樵

80年代校友安徽新华分社佘林颖

80年代校友怀宁县人大常务副主任王学龙

文学院老教师梅运生教授

文学院教师杨树森教授

会场全景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