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我们喜爱的杨柏岭老师

编辑:王友群  发布时间:2007-09-12

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老师呢?“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德行兼备”用在老师的身上似乎都还远远不够。

老师的人生经历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不同凡响,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师从祖保泉先生的硕士,一路以优异成绩保送升学,又一次性顺利考上邓乔彬教授的博士。可谓一帆风顺,但是其间的艰辛与付出,却是人人想而得知的。而正是这种不一般的人生经历,加之个人善良的秉性,锻造和培养出了拥有特别师心的老师。

作为一位教师,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理念。在教学上老师坚持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不投学生所好,坚持学理性的教学;另一方面无论是话题的选择还是阐述的思路,都有强化社会关怀的精神指向。他说教师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且是给学生以精神生命。精神生命也就是社会性关怀。

老师的课堂上,总有闪现不完的智慧光芒和学术真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领域,老师为我们这些懵懂但又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带来了具有开拓思想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但也正是在这里,让我们充分领悟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文学批评的精神,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开始试着对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论特质进行总结和理性批评的再反思。也还是在老师的课堂阵地上,老师就像运筹帷幄、饱含禅机的智者,带领我们走进儒家的文艺思想,领略老庄的自由文学,触摸两汉魏晋的独特风骨,探访唐宋金元的文学批评,感受明清近代的文艺理念,从而将中国文论自上而下用纵、横两个坐标深刻地铺展在学生的脑海里。

还有在他的专著《唐宋词艺术的审美文化观照》中,我们不再停留在对唐宋词的简单诵读与鉴赏上,而是从词的渊源和内倾性上把握词的内质和形态,从士心复苏、正变之说和接受观念等方面深入了解词的娱乐性和典雅化。

最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老师在课堂的三尺讲台上倾注的教书育人的态度和精神。老师不断引领我们思考人生、学问的基本问题,最终指向我们的终极价值和道德境界。正是在老师的关怀之下,我们开始关注人文情怀和价值指归,开始明白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知道审美与德性的重要关系。老师的博学与慈爱总是不断激励着我们欣然前往人生的风云变幻。

在教书育人上,老师还给自己“育人先育己”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一直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开启学生的心智,以自己真实的人生领悟感发学生的精神。据调查杨老师在刚工作时,兼任1993级商秘专科班的辅导员,该班98人因多种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出现了很多问题,数十人次补考,不少同学自暴自弃,还有不少同学有违纪行为。自老师接手后,突出的做法就是将班会主题与人生理想、学术追求相结合,从孔子、庄子一直到梁启超、王国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希望和光明的人生之门,从此班风彻底改观。在此后的一年内,有98名同学的班级消灭了补考现象,并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有8人入党,如今已有数人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其余同学也在各类工作岗位上都有不俗的成绩。2005年,该班同学毕业十周年返校,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老师在原教室再开一次这样的“主题班会”。在同学们的心中,老师是指引他们走向成才的园丁,是带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年青学者,老师的学术成果甚是丰硕。从2003年的《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到2004年《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再到2007年的《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短短四年时间,就有三部专著出版,在学术界得到一致好评。更不用说在《学术界》、《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许多期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又每每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近50篇学术论文了。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朴实的老师,不仅得其导师真传,而且深得导师“后出转精”的高度赞赏。近年来,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审美文化和词学研究上,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老师有更多更精彩的论著问世。

老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实力是很难穷尽的,但是老师的家中却摆设简单。客厅里最大的是书桌,但是堆满书籍资料;墙壁上最占空间的是塞满书的书架。虽然房间不算宽敞,但是在一家人的共同经营下却温馨舒适。记不清老师多久没有换过新衣服,还记得老师的旧式眼镜从没换过。与之相对的却是杨老师多次为生病的同学、学生慷慨解囊,毫不吝惜。老师说过,爱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品德。老师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地奉献在师大的校园里。

一位2000级的学生说“记得当初上老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时,听起来很累,记笔记也要记到手酸。现在想想,那该是本科阶段收获最大的几门课程之一了。以前没怎么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之所以觉得累,恐怕是因为老师严谨的学术逻辑性。现在翻开当时记得满满的笔记,很容易就找到整个课程的清晰脉络。”又据一位2004级中文的学生说:“我这个人有一点我自己是很喜欢的,那就是不懂就弄懂为止。先开始我是问同学,把欠下的课搞明白个五六分。然后自己看笔记,看书,也开始有点明白。但是,还是有些东西不明白,比如什么燕乐与词的关系啊。怎么办呢?我就趁下课的时间,鼓足了勇气,走到正在教室外抽烟的老师身边,请教他我不懂的地方。说真的,刚开始我连头都没敢抬。不过,一听老师说话,我心里的紧张就没有了。当时他很爽快而且慈祥,跟我想象会出现的严肃一点也不一样。而且他很耐心,我觉得我问的问题有些低级,可是他还是一字一句很详细地解释给我听,那种情景至今令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位2005级中文的学生说:“无缘做朱熹的学生,此生有幸做杨老师的学生。”可见我们的同学是多么的喜欢老师。还据老师一位患病刚愈的研究生所言,在他治疗期间老师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帮助和方便,并一再嘱咐他注意身体,身体为第一,还积极为他在领导、老师、同学之间倡议捐助,他自己就给这位研究生捐了3000元,使绝望的他重获生活的勇气,决心与病魔战斗到底。

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是位口若悬河的智者;

老师在学术上,不畏寂寞,是位刻苦钻研的学者;

老师在生活中,甘于平淡,是位淡泊明志的长者。

这样的老师,我们爱!

学生通讯员 鲍秉程 方祝英(2007910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