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杜巍:传承文化 立德树人

编辑:徐雅萍 预审:余大芹 终审:余大芹  发布时间:2019-07-11

国有德而兴人有德而立。为了传承并弘扬优秀“善”文化,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苏州德善书院“弘扬经典,立德从善”暑期调研团队对德善书院讲师,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杜巍做了一次专项访问。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德善书院位于苏州文庙府学崇圣祠内,文庙府学为北宋名臣范仲淹创建,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是在2013年4月25日,杜巍老师从书院开始授课初期便已在这里,尽职尽责。“我从2014年开始,至少有五年了,主要是政府支持这个项目,只要政府一直把这个班开在这里,我们志愿老师就一直会在这里”杜巍老师如此说。

问及为什么愿意一直坚守在德善书院时,杜巍老师笑着回答“纯粹是自己的兴趣,当时我们留下来就是因为觉得这里很好,而且也是假期,跟学校的工作没有什么冲突。我们主要是以普及大众的目的去上这个课,帮助学生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在德善书院的发展之路上,她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孟轲在《孟子·尽心上》中说:“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象征着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上课前,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穿戴好汉服,端坐在充满古色古香气息的长凳上,准备聆听《千字文》中天、地、人、和的关系。长凳、长桌、孔子服、孔子像等种种因素,彰显出德善书院的文化氛围。在杜巍老师的教导下,书院的新老生们恭敬地行课前三礼,向圣人孔子行长揖礼、向授课先生行鞠躬礼、向父母行鞠躬礼。“礼”过三巡,《千字文》的课堂教学方才正式开始。

“我们并不是以教育为目的,叫他们读或是背什么,而是去推广文化,在这个环境下让学生们慢慢感受文化。教育本身就是慢慢浸润的,如果传递不到小朋友,那就传递给家长,家长也是苏州人,可以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在杜巍看来,书院教育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依靠教师、国学爱好者、政府机关等社会力量的支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巍老师的授课方式正是这样,于无声处,让学生们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卓越的德育效果。

 

精心筹备,细致入微

杜巍老师在课堂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语言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她说:“很多经典在开始时是最简单的,后来慢慢变难,我们备课时也是如此,一共六节课,我们每人备一节课,但一开始时‘千字文’组员并不多,可能一个人要备两节课。我领了第一课就要去领后面的几课,若不记得就又要重新去学习它。”杜巍老师在弘扬经典,传播“善”文化事业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只有在这大量精力的投入下,她的课程才能如此充满感染力,激发听者兴趣,使听者所获。

 

“爱育黎首,臣服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歌声悠扬,老师行为榜样,展现的是传统文化力量的传递不息致力公益、传承经典的践行者的赤诚热心,更社会对国学、对“立德崇善”的文化的关注与支持。“传承文化,立德树人”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任务,而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广泛支持。/周宇航 图/李静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