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开诗词典故特色教学活动,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诗词兴趣,7月8日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宿州港利社区“诗典迷津”支教团队在宿州市港利社区活动中心为期十天的公益班正式开课。
皎皎明月,述我乡思
“老师,这首诗我会背!”“我也会!”孩子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高高扬起,此起彼伏的声音响彻在不大的临时教室,原来是志愿者老师在给学生们上古诗课。窗外阳光正好,炎炎夏日,伴随着头顶老风扇吱吱作响,第一节诗词课以《静夜思》拉开帷幕。而彼此初识的羞涩也随着汗水尽数被挥洒干净,一个谜语让大家彻底敞开心扉。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大家说这是什么呀?”“月亮!”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让志愿者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都回答得非常棒!”那一刻,孩子们眼中的亮光仿佛星辰大海,明亮而又动人。志愿者的鼓励让孩子们满怀信心,视线交织的那一瞬间,亦是他们主动打开心扉的时候。
接下来的时间里,志愿者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用月亮来代表思乡,孩子们各色各样的回答也让志愿者暖心不已。魏文宇小朋友这样写道:“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它的圆和弯就像人的悲欢离合一样,月亮圆圆的,代表团圆,在月亮团圆的时候,李白的亲人却没有来,这也许就是月亮代表思念家乡的原因吧。”孩子的世界总是如此天真浪漫,用最童真的话语,书写内心真实的童趣。
南飞雁雁,寄我乡书
王湾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次北固山下》被寓以盛名,志愿者老师选取这一首作为思乡主题的第二部分。在课堂上,老师带同学们走进那条“青山客路”,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蕴涵的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又给人见雁思亲之感。
当被问及大雁为何要南飞的时候,孩子们一如既往地踊跃,小手此起彼伏,积极配合着老师的问题,“因为它们要去南方过冬!”“它们要回家和家人团圆!”志愿者老师都一一应答。在彼此的互动间,小朋友们对这首诗的感悟更加深刻,他们认真地告诉志愿者:“老师,我也可以让大雁替我寄书信给我的爸爸吗?”经过了解,志愿者才知道小朋友的爸爸正在外地工作,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
志愿者为他们拿上明信片,让他们将想说的话都写在上面,告诉他们会有“北归的大雁”替他们捎去书信,他们开心地咧开了嘴。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时,志愿者们都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孩子的快乐总是如此简单,他们的幸福与喜悦都不吝展露。
小小扁舟,送我乡情
课程进行到第三部分,接下来志愿者老师给大家进行《泊船瓜洲》的古诗教学。这首抒情小诗在志愿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显得更加动人,“……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呀?”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手中的笔也一刻不停,记录着重要的内容。一位教室外等候的家长这样说道:“让孩子们多了解中国的优秀诗词文化,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这样的活动要多多开展呀!”
诗词教学进入尾声,孩子们对古诗中的了解又进了一步,在志愿者的要求下,他们都以一篇小作文来为今天的课程画下圆满的句号。每个孩子都是世间的宝贝,他们带着一颗充满童真的心感受世界,眼里的纯粹灿然夺目。正如杨紫彤小朋友写到:“如果可以,我希望拥有魔法,变出一个汽车,让诗人可以开着汽车飞快地回到家中。”直白又简单的愿望,却显示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纯真的善良。(文/王纤纤 图/朱蓉怡 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