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安师大中文系85级同学毕业30周年返校聚会

编辑:余红梅 预审:余大芹 终审:余大芹  发布时间:2019-07-26

遥想当年弄潮皖江赤子情怀效揽月,聚会今朝把酒赭山悠然谈笑歌采薇。201971921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85级近90名同学在毕业30周年之际返回母校聚会,共叙昔日同窗之情,共话今朝母校发展。曾经担任该年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代表谢昭新、杨芝明、李先华、王如意等老师,文学院现任党委书记余大芹、院长储泰松等应邀参加师生见面会。昔日的教室里师生欢聚一堂,畅谈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乐融融。

720日上午,中文系85级返校同学先后参观了花津校区和赭山校区。在花津校区,重点参观了文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展和校风校貌,领略了母校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果;在赭山校区,同学们在文学院旧址的草坪上合影留念,在熟悉的教学楼110教室里,再次聆听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并相继发表毕业三十周年的肺腑感言,个个慷慨陈词,情深义重。漫步在曾经学习和生活了4年的校园里,徜徉在曾经住过的宿舍楼的小道上,点滴往事涌上心头,一草一木历历在目。中午时分,在学生食堂再次体验、回味、咀嚼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所见所闻倍感亲切,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不少同学或即兴作诗,抒发情感,或发表感言,以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对同学的深情厚谊。刘和仁同学在《随笔》中写道:“赤子情怀满江天,风云变幻花未眠。龙腾虎跃三山外,舟飞车驰四海间。学友鬓斑童心旧,恩师耄耋鹤颜鲜。卅载光阴悠然逝,聚散谁人泪涌泉。”夏辉亮同学在《题三十年同学会》中写道:“七月江城卷热风,同窗奔聚自西东。青春有泪镜湖水,岁月无痕赭山松。一生学德从师德,四年书声伴江声。曾经亲身刀剑影,走遍天下总从容。”王文接在师生见面会现场发言中说:“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三十年后,当我们又一次徜徉在荷花塘边的梧桐树下,在镜湖吹过来的微风中,眺望赭山的塔影,我们仿佛从未离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十年前,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到母校来或没来,母校之情日久弥深;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同学之间见或没见,同窗之谊一见如故。让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三十年了,我们都已经步入中年,我们的同学在慢慢变老,而我们尊敬的老师们更加渊博儒雅,更加身康体健,大家风范;三十年了,我们的同学在慢慢变老,而我们的母校越来越年轻,充满勃勃生机;三十年了,我们男同学们在慢慢变老,而女同学们依然年轻,依然明眸皓齿,笑嫣如花,依然让我们怦然心跳,让我们归来仿佛少年。”王唤春同学虽然因故未能返校,但仍然发来了自己的感言:“三十年,是人生一个大的分界线。古语说:三十而立,六十而休,九十而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就三个三十年吧。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必这三十年,我们每个人都历经沧桑。说实话,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想象大家三十年后的模样。当年赭山之麓、镜湖之畔那些少男少女们,想必模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段子所说:大多数人感受到了悟空的压力,大部分人包括本人拥有了八戒的体型,不少男同学还有沙僧的发型,估计有一些女同学开始了唐僧的唠叨。呵呵,年过五十的我们,都活出了一部精彩的《西游记》!但如果要我来想像大家三十年后的模样,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旷野里的一棵树!对,一棵树,这就是我想像中我们三十后的模样。有一方坚守的位置,有一树浓浓的绿荫,有一块深爱的土地。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幼苗,到一棵大树,三十年后再相见,我们终究汇集成了一片森林!一棵树,这应该是我们三十后的模样,幸福的模样。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敬畏天高地厚,怀念山高水长,期待登高望远。”王文接同学在发言中倡议道:“昨天,我们是同学,今生我们永远是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在多高多大的平台上绽放光彩,还是在普通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我们永远都是同学,无论我们是富甲一方、腰缠万贯还是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我们永远都是同学;无论我们身在何方还是在何处,我们永远都是同学。不管是四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我们,永远都是安徽师大中文的学生。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相聚,我们不管是50岁、60岁还是100岁甚至200岁,只要我们回到母校,我们归来永远是少年!”(文学院)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