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春风化雨】俞晓红:倾心育桃李,润物细无声

编辑:宁嘉惠 预审:梁燕 终审:梁燕  发布时间:2020-09-09

俞晓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当代著名女红学家之一,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书柜中重叠堆积的荣誉证书,见证了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不过,在俞晓红教授看来,来自学界的肯定和学生的称赞,才是对自己教育事业最高的褒奖。

“课堂教学是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讲台是教师传达智慧的舞台,而课堂教学是一门要精益求精的艺术。”俞晓红教授曾以这样几句话概括她对课堂教学的体会。数十年来,她相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的功夫更在课外”,以教育家的匠心打造每一节课,追求能产生师生共鸣的“知音境界”。

文学院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科研成果多来自课堂教学的深刻体验且反刍于教学,教学内容科研化,学术成果课程化。这一优良传统也体现在俞晓红身上。她每每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术思维。很多同学评价说:“俞老师的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独一无二,新增知识和学术见解是现有教材上找不到的。”

俞晓红教授的课堂从不局限于一间小小的教室,第二、第三课堂上也活跃着她的身影。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俞老师每每应邀担任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的评委,数十次应邀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开办讲座。省内外各大高校纷纷邀请俞老师前去讲学,北京大学特邀她担任跨校直播慕课“伟大的《红楼梦》”的主讲人。她连续两年带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师生团队赴苏州昆剧院进行暑期专业学习实践调研,从中感受艺术魅力。俞晓红教授认为,走出校园的学习实践,不仅能加深专业教师对昆曲这一传统艺术的感性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讲授文本内容,而且有助于引导本科生在感知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提升专业学习的质量。

2020年春季遭遇疫情,俞晓红敏锐认识到利用线上资源开展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月1日,在高校原定开学前两周,俞晓红率先垂范,带领团队开启“大学语文”慕课教学行动,成为全校也是全省高校最早启动线上教学的课程。3月中旬,俞晓红又带团队开启线上直播教学,加强过程化考核管理,采用技术手段严控学生使用刷屏软件“刷课”的行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俞教授坚持融入信息化教学新生态,主动跳出既有的心理舒适区,重新适应、重新定位,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的在线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学术研究要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一般而言,科研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高入云端的,一种是下接地气的。我比较倾向第二种做法,科研成果可以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一线课堂。”俞晓红教授认为,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并非对立关系,她的理念是将两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30多年来,俞晓红教授致力于《红楼梦》、宗教文化与敦煌文学、明清区域文学以及戏曲等领域的探索研究,尤其在《红楼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如今,纵览她的学术研究之路,时代跨度长、领域涉面广是她最显著的两大特点。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俞老师学术视野开阔,研究格局大气,形成海纳百川式的研究风格,学术增长点也不断生发。多年来,她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国外文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6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扎实勤恳的文献积累和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是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关键,俞老师的相关文章获得学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俞晓红认为,优质的学术研究应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从教几十年,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俞老师在学生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人气,每届都有不少学生自诩为“红粉”“鱼丝”。此外,俞晓红教授还高度关注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学生们普遍反映,俞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引导学术能力强的同学继续读博深造,鼓励管理协调能力好的同学应聘研究生助管工作,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这类同学的行政素养。

“为师生的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

多年来,俞晓红教授担任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一职,分管学院的教学工作。“担任教学副院长,不仅对我自身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站在全院的角度,为文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规划,拿出办法。”俞晓红致力于建立良性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文学院师生提供宽松积极的环境,支持师生的个性发展。

在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以俞晓红教授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历来给予高度重视。文学院把教学技能大赛作为重要抓手,借助“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过程,倾力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思维开阔、技能过硬的师范生,树立他们为未来站稳讲台、站好讲台而努力的职业观念。

针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训练,文学院依托优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层实践教学体系。2016年开始,文学院试行师范生实习教师驻点指导制,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带领实习生在一线教师的中学课堂上听课,零距离指导学生试讲、登台,切磋技艺,使师范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学院还充分鼓励师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资源,组织学生扎实开展无偿助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锻炼从教技能。俞晓红教授说:“本科生的师范教育是文学院的特色招牌之一,我们搭建这样的实习平台,就是要帮助师范生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卓越的语文教师。”文学院教学领导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写进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俞晓红积极谋划教学事业,文学院每年对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位居全校之首。这一平台为本科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的厚实的基础。学校的研究生“三助”政策出台,文学院也积极响应,让更多的本科课程成为研究生助教的实践平台。俞晓红教授表示:“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加大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加深研究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对培养单位的本科教学及其管理有重要的支撑、补充作用,能够更好地实施对本科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俞晓红教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书结合育人,科研融入教学,处处创造佳绩,2019年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她能够顺时而动,顺势而为,为全校乃至全省贡献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措施。正是这样的一位教育者,让无数的学生受益终身,也为更多的一线教师、学者树立了精神的标杆,她将“卓越”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育园地里,用辛勤与汗水,浇灌出一季又一季绚烂的花朵。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