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术动态】袁济喜:林语堂——中西交汇与文艺之魂

编辑:钱芳 预审:项念东 终审:梁燕  发布时间:2020-12-01

2020年11月29日晚7点,安徽师范大学孟实美学讲坛第二讲在我校文学院四楼会议室如期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兼职教授袁济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林语堂:中西交汇与文艺之魂”的精彩报告。讲座由文学院李平教授主持,文艺学、文艺美学、艺术文化学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到场聆听。

“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化成功对接的学者,除了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这些被我们熟知的人之外,还有一位奇特的人物,便是林语堂。”袁济喜老师由此引入,带我们走进了林语堂先生的学术世界。“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袁老师认为这十四个字,便是对林语堂文墨一生的写照。生于晚清,长于乱世,自幼接触西学,饱学中西文化,回首之时又拾起对祖国对故土的眷恋……林语堂的人生,复杂之下又流露出那种纯粹。正是长久以来的文化研究,成就了林语堂的艺术人生。

接下来,袁济喜老师指出“林语堂审视中国文化,认为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剖析”、“中国文艺抒情言志,替代宗教起到了平衡中国人精神的作用”。林语堂热爱中国文化,偏爱文艺抒情:他喜爱陶渊明,从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人生、读出了和谐之美;他钟情苏子,喜爱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洒脱;他品味金圣叹,感受那种或怪或狂的“不亦快哉”。

随后,袁老师谈及了他对林语堂谈“幽默”的解读。林语堂推崇幽默,认为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智慧,是一种高雅的表现。林语堂遗憾地提出了近代幽默的缺失,辩证地讨论了中国近代文化两极化的恶果——过分的“礼”礼束缚了人的思想,导致“太正经”;难以束缚的部分,笑话变得低俗,变得“太无体统”。他一面认可了老庄作为中国幽默文化的源头将其置于儒家礼法之上,一面又不得不承认庄子的部分思想把幽默带入了歧途,反过来认可孔子的喜剧精神。他渴求实现解放思想要恢复国民的幽默天性——去掉传统的重压,再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培养高雅的幽默感。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袁老师进一步提高了林语堂自己对于“评宇宙文章”的解读,分析了自己的观点和学界其他教授的思想分歧,对自己所展示的林语堂形象进行了补充。在《中国人》这本书中,林语堂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一位垂暮老人回首一生的叹惋人生转瞬既逝,回首过往,欲语还休。或是喜或是忧,转瞬白头,挥毫已成梦,留与今后。

李平老师在总结强调:中学西学,心理攸同。中西两方,古代现代应该打通。而通过袁老师的讲座我们不难看出林语堂在融通中西文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带来的影响,林语堂所强调的“以诗歌代宗教”的观点也值得我们玩味,而“幽默感”则是为我们所深缺的东西,更应就此作深入思考。(文学院 张奎文 平韵冉)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