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学院 汪 晶 孙静静)为加快适应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之需,稳步推进专业认证整改步伐,不断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夯实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平台,11月28日,文学院主办了“2020徽派语文论坛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基础教育界的30位教育教学骨干应邀到会,文学院党政领导、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学语文》杂志编辑部成员、课程与教学论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文学院党委书记梁燕主持开幕式。院长储泰松教授致辞,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期待专家们积极建言,共商中学语文教育改革之路。原马鞍山二中校长、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郭惠宇致辞,宏观阐述语文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划,对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景作了展望。会议以“语文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为主题,到会专家围绕校地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施、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建议、《学语文》杂志与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等话题展开多元的、深层次的对话。
郭惠宇提出,高校师范专业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师范生终身从教的意识与情怀。铜陵一中校长王屹宇指出了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过程中思辨性学习的重要性。舒城中学校长何登保从“发现苗子”“带好影子”和“建好圈子”三个维度,探讨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安徽师大附中副校长张祥云以语文教学变化、语文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提出用扎实的基础知识践行卓越语文教师的使命担当。淮南一中书记平萍强调,要充分发挥优秀语文教师的榜样引领与价值导向作用,扎实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芜湖市三山区教研员杨先武则认为,要将培养目标和要求凝练成职业情怀、职业技能并加以强化。芜湖十二中张晋从“语文情怀”和“能力培养”两个角度强调卓越语文教师的境界、修养和坚守。
会议专家们认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汉字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命题能力、教学研究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等同样不可欠缺。除此之外,专家学者们还就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的宏观、微观实施与自主学习、反思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闭幕式上,芜湖市教科所特级教师辛卫华对会议作了总结发言。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致闭幕词。她衷心感谢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们长期以来对文学院事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持,并表示文学院将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一线优秀教师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作用。
此次研讨会进展有序、卓有成效,与会专家充分交流、热烈讨论,为卓越语文教师的培养积极建言献策,拓宽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视野,体现了老师们浓厚的语文人情怀与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据悉,文学院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对接,精准定位,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