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学院 杨玉婷)为使青年学子深入观察思考、把握时代脉搏,让青春踩在新时代的鼓点上,文学院延续以往将寒冬过出“暖意”的“乐享寒假”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寒假时光积极开展“逐梦暖冬、筑梦青春”乐享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近日举行了“我的暖冬故事”分享会。
品读经典,青春好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冬温书、围炉夜话。文学院学子寒假期间不负时光,积极阅读经典,并通过微博、微信分享读书感悟,学习新思想、共读新时代,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继承发扬前辈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晓天下事,壮爱国情。
读史使人明智。“《红岩》的另一个名字叫《烈火中永生》,我认为这个别名十分形象。烈火就是指恶劣的环境条件,它可能就是指生活的艰难不易,也有可能是指强大的敌人。我们只有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卓绝奋斗,才能在烈火中永生,才能真正过得有价值。希望我们都可以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喻美晨跟大家分享道;也有同学表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他从口述史中感受了大时代、从小故事中领悟了大情怀、从奋斗史中洞悉了大智慧,因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说”: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家乡变化,你我共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已经渗透在每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寒假期间,同学们通过与亲人来一次促膝长谈、与师长来一次汇报交流,从祖辈、父辈的时光机中感受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陶心悦同学从家乡合肥的包公祠入手,向同学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之后,合肥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大学城、科学岛,迈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就“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誉的过程。“我们在这条路上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目睹着拖拉机一辆一辆驶近,目睹着居民楼一栋一栋倒塌,目睹着商业圈一点一点竣工,光阴不知不觉流逝。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小城最繁华的区域。”2020级的蒋悦同学在分享会上是这样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的。乡村振兴,中国巨变,千家万户都洋溢着欢声笑语,时代的变迁由你我共同见证。
志愿奉献,躬身实践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春暖花开时节,文学院学子用志愿服务来表达感恩之心。“在这个冷清的敬老院里,看着老人们落寞的眼神、被岁月碾过的脸庞以及驼掉的脊背,让我们身为人子孙的后辈们感到现实的残酷。”不少同学选择走进养老院,用自己的力量带给老人们心灵的慰藉。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分享了自己在寒假期间的疫情志愿者工作经历,作为青年大学生,在疫情防控重要阶段,他们每天工作几乎都是站立状态,忙的时候连饭都没法吃,有时还需要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直至除夕当日仍有同学坚守在岗位上,即便如此,这群文学院的团员青年依然保持着累并快乐的心态认真工作。还有不少同学以高铁站站为服务主阵地,围绕秩序维护、咨询引导、便民利民、帮扶重点旅客、交通安全劝导、应急救援等方面集中开展志愿服务。
同学们的暖冬故事精彩纷呈,展现了文学院学子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精彩寒假。据悉,寒假期间,文学院总实践人数546人,其中志愿服务60人,写成读书报告253篇,感受家乡变化157项,形成实践感悟76篇,通过寒假锻炼,学生提升文学素养、收获成长经验、学会感恩父母、参与志愿服务、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达到“一假一技能,一期一成长”的效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