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鲁国尧先生谈治学:六十六年历程——我的学术道路、我的学术思想

编辑:钱芳 预审:李伟 终审:项念东  发布时间:2021-06-02

5月29日下午3点,语言学沙龙第六十一期在花津校区文学院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六十六年历程:我的学术道路、我的学术思想”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储泰松教授主持,安徽大学杨军教授、师大文学院朱蕾、温志权、潘晓军、徐建、周正、储丽敏、汪燕洁、张爱云等老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文学院语言学科的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

沙龙上,鲁先生深情回顾了他自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读本科开始,至今六十六年的学术历程,鲁先生将其归纳为“为学三阶”:本科阶段“知学”、研究生阶段“志学”、南大任教阶段“治学”。接着,鲁先生将其学术生涯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一个工匠。即做学问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体表现为治学三原则:论著坚实、学科会通、学术创新。第二阶段:做一个思想者。鲁先生主张做学问要坚持跨学科研究,他称自己是一个学科“扩张主义者”,他的学术研究兴趣不仅涉及语言学科的各分支学科,还涉及到文学、史学、美学、文献学等人文学科以及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相关领域。同时,鲁先生也是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拓荒者,他首次提倡建设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学科并努力实践之。再者,鲁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学术贡献及学术思想。其学术贡献具体表现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创性观点上,而其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国力学术相应律、“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以及“不崇洋”“不排外”的“二不方针”等。最后,鲁先生殷切寄语大家,汉语学的中心在中国,我们中国学者要有志气、有智慧,自主创新,努力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理论体系,掌握汉语学的话语权,使中国语言学像珠穆朗玛峰一般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鲁先生曾用四年时间数易其稿写成《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研究》,二十个月翻阅宋人文集396种8442卷写成《卢宗迈切韵法述论》,通读《全宋词》多遍写成宋词韵研究诸篇文章,尽数翻阅明代笔记提出“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为南京话”这一观点。古稀耄耋之年,学术兴趣又触及哲学、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鲁先生做学问可谓临深履薄、夙兴是竞。

随后,杨军教授回忆了他在南京大学读书的美好岁月,他指出,鲁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对其后来研究《经典释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储泰松教授再次向大家介绍、梳理了鲁先生的重要学术成就,指出鲁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其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息息相关,他的相关学术观点如“古吴语北抵淮河说”“中世纪南朝通语、北朝通语对峙说”“切韵图层累说”“宋词韵反应宋代通语十八部说”等等,已成学术定论。勉励大家要广读书、勤思考,秉持“工匠精神”做学问。

鲁先生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想具有开创性。尤其是先生还强调为学的前提条件是德行,“君子进德修业”“为人正为学正”。聆听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深受感动与鼓舞,认为鲁先生为学为人已达到台上观月、似兰斯馨的境界。(文学院 张爱云)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