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青春三下乡】文学院“中文+徽文化”国际传播调研团队开展暑期调研实践活动

编辑:杨玉婷  发布时间:2022-07-07

黄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赓续着千百年文化传承。6月27日至7月1日,文学院“中文+徽文化”国际传播调研团队来到了曾经被称为“徽州”的美丽城市—黄山市以及原属徽州的宣城市绩溪县,在这里团队成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一起探寻安徽久负盛名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一起体验安徽的诗路文化。经过前期准备,6月27日晚,团队跋涉一天到达黄山市屯溪区,一抵达住宿地,队员们便讨论、规划实践调研内容以及工作分配等具体事项。本次黄山调研分为新安江和老街以及黄山景区两个调研地点。

屯溪老街,新安江畔共赏徽州美景

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6月28日团队来到了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在这里团队成员们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感受了浓厚的徽州文化。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行至老街尽头,便是横跨在新安江上的老大桥,在桥上便可将新安江的景色尽收眼底。

在新安江边,队员们进行了微课录制活动。微课录制是团队的特色实践项目,历代诗人吟咏安徽风物和自然美景传承的佳作名篇,生动显示了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团队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余恕诚教授等编写的《诗情画意的安徽》为调研蓝本,从中选取名篇佳作,进行实地解说。

“本期视频是‘皖美诗路’黄山行。我是李建潆。今天想带大家了解一下黄山的新安江和老街。”实践队员以一边游览一边解说的方式讲解了清代黄景仁的诗作《新安滩》和近代诗人郁达夫的《屯溪夜泊》 ,古老的徽州文化与现代街区的喧嚣热闹碰撞出新的活力,为徽文化的传播开辟出新的道路。

登秀美黄山,觅诗路发展新思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秦时称黟山,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改为今名。

在黄山景区,团队将实践分为三个部分:走访黄山景区管委会,了解外国游客来源数据;实地调研景区,探求疫情常态化下文化传播新路径;选取景点,录制微课。

首先,团队在事先与黄山景区管委会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造访管委会办公室,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开展调研。在办公室负责人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来到黄山旅游的外国游客中,超过六成的外国游客来自亚太地区,东亚邻国、美国等游客居多。鉴于黄山国外游客客源国分布情况,黄山还需完善自己的官方网站,尤其需要将景点介绍、收费标准、反馈平台等模块通过中、英、韩、日等多种语言展现出来,供感兴趣的游客进行查询了解。

其次,团队队员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黄山在线上宣传方面做出了创新,比如利用5G等互联信息技术,进行“云游黄山”,在景区的宣传介绍方面也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因素,比如加入直播行列进行黄山特产和文创产品的售卖等等。从中,团队收获了徽文化发展“线上+线下”的新思路。

 

接下来,团队将“线上+线下”新思路付诸实践,选取了迎客松、莲花峰等著名景点进行线下实地录制微课,讲解诗词,后经过线上制作发布在宣传平台,进行线上宣传。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黄山站调研中,“中文+徽文化”国际传播调研团队通过寻访调查、实地调研、录制微课等实践活动,了解徽文化传播现状,寻找诗路发展新方法。同时实践团队始终以安徽为中国地域特色的样本,考察安徽诗路文化资源,努力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新渠道;在后期实践中团队将力求构筑“传统地域文化资源+当代徽文化传承发展”的全景式安徽文化传播形态,向世界推介诗情画意的安徽自然美景和厚重宏博的安徽人文思想,大力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促进外国友人对安徽的深度了解,提升安徽的全球认知度和美誉度,助力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Copyright@2016 School of Liberal Arts,AHNU    

中国·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    

电话(传真):86-0553-5910500 邮编:241003   

 信箱:zjwxy942@mail.a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