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观察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形象,安徽师大在寒假期间开展“青年大学习 奋进新时代”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感悟历史,坚定理想。3月1日,17级卓越语文教师实验班在2010201A教室举办“我的暖冬故事”主题团日交流班会,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寒假的实践故事。
一些同学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为主要线索,围绕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主要方面开展观察感受。李蔚同学回到老家定远县大桥乡三官村,他惊喜地发现在乡政府的合理规划与科学指导下,居民房屋和商业店铺已经被修葺得焕然一新。老街被改造成了文化街,通过招商引资,不仅保留了古色古香,更富有现代城镇化的风采。他还通过街坊四邻的讲述,知道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老家在鱼塘养殖、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实,三官村的变化是我国千千万万个新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四十年沧桑巨变,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泥巴房、砖瓦房到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吃不饱、饿肚子到实现温饱再到饮食多种多样……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借着春风,将希望、发展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每一方土地上。
当代大学生不能将自己锁在象牙塔里,而是应该主动走进社会,拥抱人民。这个寒假,有些同学踊跃参与敬老爱幼、扶弱助残、法律援助、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李国珍同学走进敬老院,向老人们介绍健康知识,并于老人们坐在一起,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爱老人,不仅仅是要给他们营造安逸的物质生活环境,更要用耐心、尊重,温暖他们的心田。通过这次经历,李国珍同学号召同学们积极运用自身所学,肩负起年轻人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人送去爱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各地民风民俗更是异彩纷呈。邵士强同学来自山东省枣庄市,那里有着著名的台儿庄古城,这是一座富有水乡特色的北方城镇,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特色灯展。一城鱼龙舞,千年古城情,各色各样的花灯将夜幕下的台儿庄点缀得别有一番风情;陈曦同学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吉林的年俗,牛肉煎粉、锅包肉等东北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东北人民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爽朗与乐观也融汇在了他们对新春佳节的重视里,各种民俗活动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特色美食、习俗文化、老乡的精神面貌……乡味难忘,乡情难却,中国年就是团圆年,人民群众对来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恒远流产,感染着每一位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大学生要牢记这句话,并要主动融入社会,感受社会,在人民群众中增长知识,培养才干。刘思艺同学寒假勤工俭学,靠劳动获得物质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与店内一群老人们的交流,她感受到了劳动的热情与善良,正是这种诚实、敬业、乐观与坚韧的中国精神,使得一代代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大学生是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学习借鉴新事物的同时,也要不忘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力量。
本次“暖冬故事”交流会,同学们收获满满。三月初的芜湖,虽然阴雨霏霏,春寒料峭,但是这次交流却让每位同学都心口都暖暖的。同学们纷纷称赞本次交流会不仅有新意,更有“心意”。相信通过交流感悟,同学们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各项成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要了更准确的把握。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福利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继续推动新时期改革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文/魏晓涵)